复禾问答
首页 > 心理科 > 心理障碍

老觉得有人害他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晋军 主治医师
柳林县柳林镇卫生院
立即预约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睡觉感觉有人掐脖子怎么治疗?

睡觉时感觉有人掐脖子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惊恐发作、颈椎病、胃食管反流或心理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姿、改善睡眠环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呼吸机辅助等方式缓解。

1、调整睡姿:

仰卧位易导致舌根后坠压迫气道,建议采用侧卧位睡眠,可使用专用侧睡枕或在睡衣背部缝制网球防止翻身。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宜,过高可能加重气道阻塞。

2、改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温度18-22℃、湿度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使用遮光窗帘和隔音耳塞减少外界干扰。

3、药物治疗:

对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症状,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焦虑相关症状可考虑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药周期。

4、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对夜间惊恐发作效果显著,通过呼吸训练、渐进式肌肉放松等方法降低觉醒度。记录睡眠日志有助于识别诱发因素,必要时可进行专业心理评估。

5、呼吸机辅助:

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自动调节型呼吸机能根据气道阻力实时调整压力。初次使用需进行压力滴定测试,佩戴鼻罩需注意皮肤防护。

建议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睡前3小时禁食。白天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睡前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清洗寝具减少尘螨,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睡衣。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日间嗜睡、记忆力下降,需尽早就医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如温水泡脚、听轻音乐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为何有人行动迟缓专家这样说?

行动迟缓可能由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脑血管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患者常描述为"肢体发僵""动作变慢"。早期可通过多巴胺替代药物控制症状,中晚期需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全身代谢率降低,常见于桥本甲状腺炎或甲状腺术后患者。除行动迟缓外,还伴有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3、抑郁症:

抑郁发作时精神运动性迟滞是核心症状之一,患者思维速度和肢体活动明显减缓。这种迟缓与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有关,常伴随兴趣减退、食欲改变等表现。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物能改善症状,认知行为疗法对缓解精神运动抑制效果显著。

4、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后遗症的肢体活动障碍是老年人行动迟缓的常见原因,多见于基底节区或脑干梗死。除运动迟缓外,多合并偏瘫、平衡障碍等症状。急性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后遗症,恢复期需持续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5、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等疾病会因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导致行动缓慢。这类患者常出现晨僵、上下楼梯困难等症状。保守治疗包括关节腔注射、物理治疗,严重者需关节置换手术。

建议存在不明原因行动迟缓者尽早就医排查病因。日常生活中可进行太极拳、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注意补充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和抗氧化物质丰富的深色蔬菜。保持规律作息和社交活动有助于预防功能性运动障碍,使用防滑鞋具和助行器能降低跌倒风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神经系统筛查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发烧害冷最快好的办法是什么?

发烧害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环境温度、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发热畏寒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环境刺激、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或额头敷冷毛巾促进散热。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冰敷需用毛巾包裹防止冻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配合其他退热措施。

2、药物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调定点。使用前需排除药物禁忌症,两次用药需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儿童需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3、补充水分:

发热时呼吸与皮肤蒸发导致体液流失,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可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脱水。观察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4、调节环境:

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50%-60%为宜。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影响散热。畏寒时可暂时增加薄被,体温下降后及时减少覆盖物,防止热量蓄积。

5、病因治疗:

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就医,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潜在疾病。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粥类、汤面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体温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防止病情反复。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日常注意手卫生与通风换气,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有人乳瘤头病毒患者能活多少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的生存期通常与常人无异,具体寿命受病毒分型、感染部位、免疫状态、是否发生癌变及治疗干预等因素影响。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而低危型多引起良性病变。

1、病毒分型差异:

HPV分为高危型如16、18型和低危型如6、11型。低危型感染通常仅导致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不影响自然寿命;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口咽等部位癌变,需通过定期筛查如TCT、HPV检测早期干预。

2、免疫状态影响:

健康免疫系统可在1-2年内清除80%的HPV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如HIV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持续感染,需通过均衡营养、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必要时接种HPV疫苗预防重复感染。

3、癌变风险控制:

高危型HPV感染进展为浸润癌通常需10-20年。定期妇科检查阴道镜、活检可发现癌前病变如CIN1-3,通过锥切术、激光治疗等手段可阻断癌变进程,早期宫颈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0%。

4、伴随疾病管理:

HPV感染常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衣原体感染、淋病,可能加速病情进展。规范使用安全套、避免多重性伴侣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合并感染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

5、治疗干预时机:

生殖器疣可采用冷冻、光动力疗法去除;癌前病变需根据分级选择随访或手术;已癌变者需结合放化疗、靶向治疗如帕博利珠单抗。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HPV感染者应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增加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摄入如西兰花、三文鱼,戒烟限酒并控制压力水平。建议适龄人群接种九价HPV疫苗,性生活活跃者每3-5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出现异常出血、皮肤赘生物等症状及时就诊。通过规范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感染者可获得与未感染者相同的预期寿命。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氨酚黄那敏颗粒孩子喝为什么害困?

氨酚黄那敏颗粒可能导致孩子嗜睡,主要与药物成分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有关,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差异、用药时间、剂量控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

1、抗组胺成分: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组胺受体,直接作用于大脑的觉醒中枢。这种抑制作用会降低神经兴奋性,儿童对药物敏感性较高,更容易出现明显嗜睡反应。

2、个体代谢差异:

儿童肝脏代谢酶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速度慢于成人。特别是2岁以下幼儿,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不足,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延长镇静作用持续时间。

3、服药时间影响:

夜间服用时嗜睡表现更显著,这与人体昼夜节律有关。白天服药可能因外界环境刺激减轻困倦感,但药物仍会降低孩子的警觉性和活动意愿。

4、复合制剂作用:

对乙酰氨基酚与马来酸氯苯那敏存在协同作用,前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间接增强镇静效果。部分儿童可能对复合成分的反应更敏感,出现过度镇静。

5、潜在相互作用:

与其他中枢抑制剂合用时会加重嗜睡,如止咳药右美沙芬、镇吐药异丙嗪等。患儿若同时存在鼻炎使用减充血剂,可能通过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镇静作用。

用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变化。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药物代谢,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可支持肝脏解毒功能。若嗜睡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呼吸抑制,需立即就医评估。日常护理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重复使用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股疝 皮肌炎 脐带脱垂 鼻中隔偏曲 肠吸收不良 输卵管肿瘤 附红细胞体病 颈部脊髓震荡 舌下神经损伤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