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中风

中风嘴歪吃什么药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高利芳 住院医师
内蒙古自治区康保县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魏冬 住院医师
天津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中风会引起血压升高吗?

中风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但并非所有中风患者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中风后血压升高可能与脑部损伤、应激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有高血压病史、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中风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脑部损伤直接相关。当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时,机体会启动保护性机制,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脑部血液供应。这种情况在急性期较为常见,随着病情稳定,血压可能逐渐回落。部分患者由于脑干等关键区域受损,会导致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异常,进而引起持续性血压波动。

少数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不升反降的情况。这多见于大面积脑梗死或严重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干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血压调节中枢失灵。某些降压药物的不当使用也可能造成血压过度下降。对于既往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中风后血压变化可能更为复杂。

中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方案。急性期血压管理需个体化,既要避免血压过高加重脑损伤,也要防止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恢复期可通过低盐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帮助稳定血压,同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和神经系统功能。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怀疑中风挂什么科?

怀疑中风应挂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可能由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等原因引起。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核心科室,针对缺血性中风可开展静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对出血性中风可进行降颅压、控制血压等对症处理。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肢体无力、言语含糊、面部歪斜,常伴随头痛或意识障碍。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替普酶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急诊科

急诊科负责中风急性期的抢救与评估,通过CT或MRI快速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急诊科可协调神经内科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常见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行走不稳、视物重影,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急救药物包括甘露醇、乌拉地尔等,具体方案需由专业医师制定。

3、脑梗死

脑梗死占中风病例的绝大部分,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典型症状为晨起发现单侧肢体活动障碍,可能伴有吞咽困难或失语。治疗需结合抗凝、改善脑循环等措施,常用药物有华法林、丁苯酞等。发病后需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

4、脑出血

脑出血多与高血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相关,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急诊CT可明确出血部位和量,严重时需神经外科会诊考虑手术清除血肿。控制血压药物如尼莫地平、呋塞米等需在监护下使用。患者应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加重出血。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预警信号,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但未来中风风险显著增高。常见病因包括颈动脉斑块脱落、心源性微栓子等。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善脑血管评估,药物预防可选用阿托伐他汀、西洛他唑等。日常需监测血压血糖,戒烟限酒。

怀疑中风时须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患者转运过程中应记录症状出现时间,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康复期需在神经内科定期随访,配合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饮食建议低盐低脂,控制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活动诱发血压波动。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被风吹了嘴歪多久能好?

被风吹后嘴歪一般1-3周可恢复,实际恢复时间与面神经受损程度、治疗时机、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多数嘴歪由面神经受凉后局部水肿导致,表现为单侧额纹消失、闭眼困难、口角下垂等。急性期可通过热敷、面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减轻神经水肿,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约70%患者在2周内症状明显改善,若及时进行针灸治疗可缩短病程。

少数患者可能因病毒感染或外伤导致面神经实质性损伤,恢复需3-6个月。这类情况常伴随耳后疼痛、味觉异常,需通过肌电图评估神经损伤程度。严重者需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期可考虑面神经减压术。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恢复时间通常延长。

发病后48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期,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恢复期避免冷风刺激,用吸管饮水防止呛咳,睡眠时戴眼罩保护角膜。若3个月未恢复需排查脑卒中、肿瘤等继发病因,长期未愈者可考虑整形手术矫正。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中风的西医抢救方法?

中风抢救的西医方法主要有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压管理和神经保护治疗。中风属于急危重症,发病后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黄金时间窗内进行专业医疗干预。

1、静脉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内可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该药物能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适应症包括缺血性中风且无颅内出血倾向者,需通过CT排除脑出血后使用。溶栓治疗存在出血转化风险,需严格监测凝血功能。

2、血管内介入治疗

对大血管闭塞患者可采用机械取栓术,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送至血栓部位进行清除。发病6-24小时内经影像评估符合条件者可实施,需联合血管造影确定病变位置。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及神经功能变化。

3、抗血小板治疗

未接受溶栓治疗者应在发病24-48小时内启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该方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扩展,但对消化道溃疡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期间需监测黑便等出血征象。

4、血压管理

急性期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避免使用短效硝苯地平以防血压骤降。合并高血压脑病者可静脉用乌拉地尔,目标为24小时内降压不超过15%。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加重脑灌注不足。

5、神经保护治疗

可使用依达拉奉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丁苯酞能改善微循环,适用于分水岭区梗死。神经保护剂需早期使用,联合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代谢需求。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中风患者抢救后需进入卒中单元进行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床头抬高30度预防误吸。康复期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定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言语康复,遵医嘱长期服用抗栓药物预防复发。出现头痛呕吐或肢体无力加重需立即返院复查。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高血压合并中风怎么治疗?

高血压合并中风需采取降压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中风可能由脑梗死、脑出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

1、降压治疗

控制血压是治疗核心,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急性期血压需缓慢下降,避免脑灌注不足。长期血压管理目标通常为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者需更严格控制。

2、溶栓治疗

缺血性中风发病4.5小时内可考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排除近期手术史、活动性出血等禁忌证。溶栓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及出血征象。

3、抗血小板治疗

非心源性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后推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21天后改为单药维持。用药期间需观察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必要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肠黏膜。

4、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48小时后应开始床边康复,包括肢体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恢复期可进行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改善运动功能,言语治疗改善沟通障碍。康复需持续6个月以上。

5、生活方式干预

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限酒,保持体重指数在24以下,保证7-8小时睡眠。

高血压合并中风患者需长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突然用力或体位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新发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肠肿瘤 糖尿病足 口周皮炎 颊间隙感染 杀鼠剂中毒 成人斯蒂尔病 放射性直肠炎 冷球蛋白血症 梭形细胞脂肪瘤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