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人耳对中音频段感受到的声音响度较大,且较平坦.高音频段感受到的声音响度随频率的升高逐渐减弱,为一斜线.低音频段在80Hz以下急剧减弱,斜线陡率较大.我们把低音频段的急剧减弱称为低频“迟钝”现象. 如果我们在某声强级倒置这些等响曲线,就会得出人耳在此曲线上整个频率范围内全部声音的相对频响图.较低曲线倒置,说明在低声强,人耳频响缺乏.相反,倒置较高声强的上部曲线,可达到更平坦的频响.通常把1000Hz曲线作为参考点,对高频和低频而言,人耳的听觉响应在低声强时始终不足.但是人耳对300~6000Hz左右的频段特别敏感.这恰巧是包含大部分人讲话模式的声音以及婴儿啼哭的音调的频率范围. (3)音调感
指导意见: 人耳在声音响度较小的情况下,对音调的变化不敏感,高,低音小范围的提升或衰减很难感觉到.随着声音响度的增大,人耳对音调的变化才有较大的增强,我们把人耳对音调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为“指数式”特性. 生活护理: 为补偿人耳听觉的这一特性,使之尽量平衡为线性 关系,通常将音量电位器按指数方式(Z)控制响度,而音调则采用对数方式(D)来控制.并在低响度情况下加入低音提升电路(等响度电路),以补偿人耳对低音频段的迟钝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