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婴幼儿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婴幼儿可以用的滴耳液有哪些?

婴幼儿可用的滴耳液主要包括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和硼酸冰片滴耳液。选择时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

1、氧氟沙星滴耳液:

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成分为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该药物对婴幼儿耳部常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具有抑制作用。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分泌物,避免药物接触眼睛。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氯霉素滴耳液:

含广谱抗生素氯霉素,可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耳部感染。需注意新生儿慎用,可能引起灰婴综合征风险。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常规,长期使用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该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有效。

3、硼酸冰片滴耳液:

由硼酸和冰片组成,具有消炎镇痛作用,适用于轻度外耳道炎。该制剂抗菌谱较窄,不适合严重感染。冰片成分可缓解瘙痒不适,但鼓膜穿孔者禁用。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一般可自行缓解。

婴幼儿耳部护理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洗澡时避免进水。发现耳部红肿、渗液或持续哭闹挠耳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可用棉签轻柔清洁外耳廓,切忌深入耳道。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增强婴幼儿免疫力。耳部不适期间避免游泳或乘坐飞机,防止气压变化加重症状。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婴幼儿消化不良拉肚子怎么办?

婴幼儿消化不良拉肚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口服补液盐、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饮食不当、肠道菌群失衡、病毒感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添加新辅食,减少奶量或改用低乳糖配方奶。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喂养。

2、补充益生菌:

肠道菌群失衡会加重腹泻症状。可选择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益生菌需用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

3、口服补液盐:

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按说明书配制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每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呕吐后暂停喂食半小时再继续补液。

4、腹部按摩:

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和气体排出。按摩前双手搓热,避开脐部,每次5-10分钟。可配合婴儿排气操,双腿屈曲向腹部轻压。

5、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能减少肠道分泌,缓解水样便。细菌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病毒性腹泻禁用抗生素。

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变化,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或嗜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继续补充益生菌2-4周,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过早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增强肠道免疫力。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婴儿床一般是几岁前婴幼儿使用?

婴儿床通常适用于0-3岁的婴幼儿,具体使用时长受婴儿发育速度、睡眠习惯、家庭空间等因素影响。

1、发育阶段:

婴儿床设计主要满足新生儿至学步期幼儿的需求。0-6个月婴儿因无法自主翻身,需封闭式护栏保护;6个月后开始尝试坐立,床体高度需相应调低;1岁左右幼儿可能尝试站立,需确保护栏高度超过腋下位置。多数儿童在2-3岁具备翻越护栏能力时需停止使用。

2、睡眠安全:

婴儿床需符合婴幼儿睡眠安全标准,包括护栏间隙不超过6厘米、床垫与护栏无缝隙等。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同房不同床睡眠至少持续至1岁,欧洲部分国家建议延长至2-3岁。过早换床可能增加坠床风险,过晚使用则可能限制儿童活动空间。

3、行为发展:

18-24个月是幼儿自主意识形成期,部分儿童会表现出抗拒睡婴儿床的行为。此时可观察幼儿是否出现持续攀爬护栏、夜间频繁醒来等表现,这些信号往往提示需要过渡到儿童床。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可能主动表达换床需求。

4、家庭因素:

二胎家庭中婴儿床使用周期可能缩短,因需腾出给新生儿使用。小户型家庭可能更早引导幼儿适应普通床铺。若婴儿床具备变形功能如可拆卸护栏改为幼儿沙发,使用周期可延长至4-5岁。

5、特殊需求:

早产儿或发育迟缓儿童可能需要延长婴儿床使用时间。部分医疗设备依赖型儿童如氧疗患儿需专用医疗婴儿床,使用周期由医生评估。存在睡眠障碍的幼儿可适当延迟换床时间。

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婴儿床结构稳定性,当幼儿身高超过90厘米或体重达到15公斤时应考虑更换。过渡期可先拆除一侧护栏改为半开放形式,配合防坠垫使用。选择低矮儿童床时注意床垫硬度需符合婴幼儿脊柱发育需求,避免使用过厚被褥降低窒息风险。日常可通过绘本讲解、奖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幼儿适应新睡眠环境。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哪些?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发热、呼吸急促、精神萎靡。

1、鼻塞流涕:

鼻黏膜充血肿胀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婴幼儿常表现为张口呼吸、吃奶困难。病毒感染时分泌物多为清涕,细菌感染可能转为黄绿色脓涕。可用生理盐水滴鼻缓解症状,持续3天以上需就医排查过敏性鼻炎。

2、咳嗽咳痰:

气道炎症刺激引发反射性咳嗽,早期多为干咳,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痰鸣音。婴幼儿咳痰能力弱,易出现呕吐呛奶。百日咳杆菌感染会特征性出现鸡鸣样回声,支原体感染常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3、发热:

体温超过37.3℃提示感染存在,病毒性感染多为中低热38℃左右,细菌感染常见高热39℃以上。3月龄以下婴儿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警惕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发热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捂热综合征。

4、呼吸急促:

呼吸频率增快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指征,2月龄婴儿>60次/分、1岁幼儿>40次/分需警惕肺炎。可能伴随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严重时出现口唇青紫。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常出现喘息性呼吸。

5、精神萎靡:

与平日活跃状态相比,患儿出现嗜睡、拒食、哭闹减少等表现,提示病情加重。肠道病毒感染可能伴随腹泻呕吐,流感病毒感染常见全身肌肉酸痛。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紧急处理。

患儿居室应保持50%-60%湿度,每日通风2-3次。母乳喂养可继续坚持,已添加辅食者选择易消化食物。监测体温变化,发热时减少衣物包裹,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接触烟雾、香水等刺激性气味,咳嗽剧烈时可竖抱拍背促进排痰。出现呼吸频率异常、持续高热、尿量减少等情况需及时儿科就诊。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婴幼儿发烧物理处理方法有什么?

婴幼儿发烧可通过温水擦拭、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退热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有温水擦拭、减少衣物、调节室温、补充水分、退热贴。

1、温水擦拭:

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拧至半干后擦拭婴幼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分蒸发可带走体表热量,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肤。每次擦拭3-5分钟,间隔30分钟重复操作。

2、减少衣物:

脱去过多衣物保留单层棉质内衣,促进体表散热。避免包裹过厚导致热量蓄积,但需注意四肢末梢保暖。观察是否出现寒战,及时调整衣物厚度。

3、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湿度控制在50%-60%可提升散热效率。

4、补充水分:

少量多次喂食温水、母乳或稀释果汁,每15-20分钟补充5-10毫升。发热时呼吸增快易导致脱水,适当补液能维持血液循环和散热功能。

5、退热贴:

将退热贴敷于额头或颈部,凝胶层通过水分蒸发吸收热量。每4小时更换一次,避开眼睛和口鼻部位。皮肤敏感者需缩短使用时间。

物理降温期间需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腋温持续超过38.5℃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居室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选择易消化的米粥、果蔬泥等流质食物。发热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含锌食物促进免疫修复。每日保证16-20小时睡眠时间,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耗氧量。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两性畸形 脐带脱垂 玻璃体混浊 腹膜后血肿 皮脂腺腺瘤 跟腱后滑囊炎 维生素K缺乏症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