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3岁半的小孩会不会得急性荨麻疹?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什么病?

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瘙痒。这种疾病可能与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环境因素或免疫系统异常有关。治疗上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药物、避免过敏原等方式缓解症状。

1、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鸡蛋等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治疗上需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并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5mg/5ml,每日一次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治疗上需停用可疑药物,并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滴剂10mg/ml,每日一次以减轻症状。

3、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针对感染源进行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同时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以止痒。

4、环境因素: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环境过敏原可能引发荨麻疹。治疗上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一次控制症状。

5、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治疗上需通过免疫调节药物如环孢素软胶囊50mg,每日两次进行干预,同时监测免疫功能。

小儿急性荨麻疹的护理需注重饮食调理,避免摄入易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治疗。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局部止痒药物等方式治疗,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食物过敏、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瘙痒和皮疹。常用药物包括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一次、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日一次、依巴斯汀片10mg/次,每日一次。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过敏反应。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控制炎症和过敏反应。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20-40mg/次,每日一次、地塞米松片0.75-9mg/次,每日一次。使用糖皮质激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使用。

3、局部止痒药物:局部使用止痒药物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和不适感。常用药物包括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1%浓度,每日2-3次、复方樟脑乳膏。这些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减轻局部症状。

4、避免过敏原:识别并避免接触导致荨麻疹的过敏原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和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通过过敏原检测,可以明确具体的过敏原并采取相应措施。

5、物理刺激管理:物理刺激如冷热、压力、摩擦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患者应避免过冷或过热的环境,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对于冷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冷水或冷风。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易致敏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使用温和的护肤品,有助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急性荨麻疹怎么引起?

急性荨麻疹可能由过敏反应、感染、药物、物理刺激、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

1、过敏反应: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是急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当人体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组胺,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和瘙痒。治疗上可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日一次,或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一次,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2、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引发急性荨麻疹。感染导致机体产生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治疗需针对感染源,如细菌感染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8小时一次,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片200mg每日五次。

3、药物反应:青霉素、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急性荨麻疹。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诱发过敏反应。出现药物性荨麻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口服苯海拉明片25mg每日三次,必要时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

4、物理刺激:寒冷、热、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可导致急性荨麻疹。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是关键,可口服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两次,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5、精神压力: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精神压力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免疫功能。治疗需调节情绪,口服多塞平片25mg每日三次,配合心理疏导。

急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急性荨麻疹如何治疗?

急性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急性荨麻疹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反应、食物刺激、物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急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1次、西替利嗪片10mg/次,每日1次、依巴斯汀片10mg/次,每日1次。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症状较重或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30-40mg/日,分次服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g/次,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效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3、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软胶囊3-5mg/kg/日,分次服用、甲氨蝶呤片7.5-15mg/周,口服可用于顽固性荨麻疹患者。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过敏反应,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过敏原排查:急性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物、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并尽量避免接触,以减少复发风险。

5、物理治疗:冷敷可缓解局部瘙痒和红肿,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避免热敷或搔抓,以免加重症状。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刺激。

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海鲜、酒精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橙子、草莓、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长期躺着会不会得痔疮?

长期躺着可能增加痔疮的发生风险,痔疮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痔疮通常由久坐久卧、便秘、腹压增加、肛门静脉曲张、肛门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1、久坐久卧: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躺着或坐着,会压迫肛门周围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痔疮风险。建议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2、便秘:便秘时排便困难,用力过猛会增加肛门压力,导致痔疮形成。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发生。

3、腹压增加:怀孕、肥胖、剧烈咳嗽等因素会增加腹压,压迫肛门周围血管,诱发痔疮。控制体重,避免剧烈咳嗽,孕期注意适当活动,减少腹压对肛门的影响。

4、肛门静脉曲张:肛门静脉曲张是痔疮的直接原因,可能与遗传、久坐久卧、腹压增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肛门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药物治疗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栓等可缓解症状。

5、肛门局部感染:肛门局部感染可能引发或加重痔疮,表现为肛门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温水坐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

长期躺着的人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芹菜等,促进肠道蠕动,避免便秘。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肛门清洁,避免局部感染,必要时使用温水坐浴或药物缓解症状。

刘磊

副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肛肠科

热门标签

喉蹼 肛窦炎 剥脱性皮炎 膀胱颈梗阻 麻痹性痴呆 前庭大腺炎 巨淀粉酶血症 肠系膜静脉栓塞 高血压性心脏病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