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2型糖尿病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如何区别1型与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区分。

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伴体重下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实验室检查可见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多见于中老年肥胖人群,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乏力或皮肤瘙痒,较少出现酮症,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检查显示C肽水平正常或偏高,抗体检测阴性。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胰岛素注射方案,2型糖尿病需结合饮食控制与运动管理。两类患者均须预防并发症,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

2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尚未成为常规治疗手段。

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目前研究较多的干细胞类型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动物实验显示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血糖控制,但临床应用仍面临免疫排斥、致瘤风险等技术难题。部分临床试验已开展,但疗效和安全性仍需长期观察。

干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需要严格评估适应症,通常适用于胰岛功能严重衰竭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过程需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包括干细胞采集、体外培养和移植等步骤。术后需长期监测血糖和免疫抑制情况。日常仍需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变化。建议患者咨询专业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2型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

2型糖尿病可能影响寿命,但通过规范管理可显著降低风险。主要影响因素有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治疗依从性、个体代谢差异。

1、血糖控制水平

长期血糖过高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概率。持续达标控制可将预期寿命接近健康人群,推荐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结合动态血糖仪评估波动规律。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和并发症情况个体化调整。

2、并发症发生情况

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会显著影响生存质量,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是主要致死原因。早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可延缓进展。合并心血管疾病时死亡率可能增加数倍,需强化血压和血脂管理。

3、生活方式干预效果

规律运动帮助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效果更佳。膳食控制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主食,每日膳食纤维不低于30克。体重减轻5%-10%即可改善代谢指标,戒烟限酒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4、治疗依从性

规范使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降糖药物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胰岛素治疗患者需掌握注射技术和低血糖应对措施。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比单一用药更重要,合并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监测。

5、个体代谢差异

发病年龄越早累积损害风险越高,但青年患者代谢代偿能力更强。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疗效和并发症易感性,部分人群对生活方式干预反应更敏感。肌肉含量、肠道菌群构成等个体特征也会干预预后。

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包含内分泌科、营养科的多学科管理团队,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将核桃、深海鱼作为优质脂肪来源,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保持每周5次以上、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关节负荷小的项目。学习正念减压技巧改善睡眠质量,避免情绪波动引起应激性高血糖。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掌握低血糖识别与处理流程。通过血糖日记记录饮食运动反应,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控糖目标。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2型糖尿病可以停药吗?

2型糖尿病患者能否停药需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决定,血糖长期稳定达标且胰岛功能良好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减药,但多数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控制。停药可能性主要与血糖监测结果、胰岛细胞功能、并发症风险、饮食运动管理效果、个体代谢差异等因素相关。

部分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生活方式干预可实现停药。这类患者通常病程较短,胰岛细胞功能保留较好,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规律有氧运动、体重管理等措施,使糖化血红蛋白长期稳定在6.5%以下,且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此类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血糖指标,持续监测病情变化。

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不建议停药。病程超过5年、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停药后易出现血糖反弹。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类药物的患者突然停药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对于已出现神经病变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维持药物治疗是预防并发症进展的关键措施。

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用药方案需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无论是否停药,都应保持每日血糖监测,每3-6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饮食上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在130-150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并发症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波动。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2型糖尿病怎么治疗?

2型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代谢手术、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遗传因素、肥胖、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

调整饮食结构是基础治疗手段,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重对超重患者尤为重要,体重下降可显著改善血糖代谢。戒烟限酒能减少血管并发症风险。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延缓病情进展。

2、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是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可刺激胰岛素分泌。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作用快速适合餐后血糖控制。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通过肠促胰素调节血糖。不同机制药物常需联合使用。

3、胰岛素治疗

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可维持空腹血糖平稳。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兼顾基础与餐时需求。胰岛素泵治疗适合血糖波动大的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助于恢复β细胞功能。注射技术培训对保证疗效至关重要,需定期评估治疗方案。

4、代谢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通过减少胃容量限制进食。胃旁路手术改变食物消化吸收路径。手术可使大部分肥胖患者糖尿病缓解。术前需全面评估手术适应症和风险。术后需要终身营养监测和维生素补充。严格筛选的患者术后血糖控制优于药物治疗。

5、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帮助调整治疗方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发现隐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定期眼底检查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综合监测指标指导个体化治疗调整。

2型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每日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运动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项目,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神经病变和心血管评估。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与医疗团队保持良好沟通。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控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发生。记录血糖变化和用药情况,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红斑 肠肿瘤 肝囊肿 哺乳疾病 慢性咽炎 变应性口炎 踝关节结核 多发性骨髓瘤 肱骨内上髁炎 视网膜静脉阻塞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