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肛壁溃烂一般怎么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扩肛怎么操作?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扩肛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操作,主要方法包括润滑扩肛器缓慢插入、渐进式增加扩肛器型号、保持每日规律扩肛等。术后扩肛有助于预防吻合口狭窄,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扩肛时需使用医用石蜡油充分润滑扩肛器,患者取侧卧位放松肛门,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后将扩肛器缓慢旋转插入肛门深度约5厘米,初次扩肛时间控制在1-2分钟。随着伤口愈合可逐步增加扩肛器直径,通常从最小号开始每周增加1-2个型号,扩肛时间延长至5-10分钟。扩肛频率建议每日1-2次,选择固定时间段进行以形成生物钟记忆。操作过程需观察患儿反应,出现剧烈哭闹或出血应立即停止。扩肛后可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保持局部干燥清洁。扩肛期间需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轻柔按压。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评估扩肛效果,根据肛门指检和影像学检查调整扩肛方案。

术后扩肛需持续3-6个月直至肛门功能稳定,期间家长需记录每次扩肛的时间、型号和患儿反应。注意扩肛器使用前后需高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若扩肛过程中发现吻合口狭窄加重、反复出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训练肛门括约肌功能,每次收缩肛门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辅助排便。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下壁心肌梗死指的是什么?

下壁心肌梗死是指心脏下壁区域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类型之一。

1、解剖定位

心脏下壁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该区域发生梗死时对应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闭塞。解剖学上指膈面心肌,即心脏靠近横膈膜的部分,心电图表现为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

2、病因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是主要病因,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栓塞或血管炎。危险因素涵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血脂异常等。

3、典型症状

特征性表现为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下颌或左上肢,常伴恶心呕吐、冷汗及濒死感。部分患者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出现心率减慢和低血压。

4、诊断方法

需结合心电图动态演变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形成、心肌酶谱升高肌钙蛋白I/T、CK-MB及冠脉造影结果。心脏超声可评估室壁运动异常和并发症。

5、临床处理

急性期需立即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PCI手术或静脉溶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药物方案含抗血小板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他汀阿托伐他汀钙片及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坚持二级预防,包括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并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脂、心电图等指标,出现胸痛复发或活动耐力下降时须及时就医。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下壁心肌梗死的症状?

下壁心肌梗死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症状。下壁心肌梗死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通常需要紧急就医处理。

1、胸骨后疼痛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是下壁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这种疼痛通常持续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的缺氧有关,患者常描述为沉重感或压迫感。伴随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濒死感,需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

2、恶心呕吐

下壁心肌梗死常刺激膈神经,引发反射性胃肠道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这种症状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多伴随面色苍白、四肢湿冷。需注意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特别是中老年患者突发不明原因呕吐时应警惕心肌梗死。

3、大量出汗

患者常出现冷汗淋漓,皮肤湿冷黏腻,这是机体对剧烈疼痛和休克的应激反应。出汗程度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能伴随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这种症状由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提示心肌广泛缺血,需紧急进行再灌注治疗。

4、心悸心慌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律失常,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则、漏跳或过速。下壁心肌梗死易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出现心率显著减慢。心悸可能伴随头晕、黑朦甚至晕厥,与心脏泵功能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有关。需立即进行心电监护,警惕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5、乏力虚弱

心肌坏死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患者出现明显乏力、活动耐量骤减。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厥冷等心源性休克表现。这种症状与心肌收缩力下降、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有关,需监测尿量和血压变化,及时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下壁心肌梗死属于急危重症,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长期规范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郝盼盼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皮肤起疱溃烂怎么办?

皮肤起疱溃烂可能与感染、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皮肤起疱溃烂常见于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或天疱疮等疾病。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成簇水疱伴神经痛;接触性皮炎多因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出现红斑、水疱伴瘙痒;天疱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轻度症状可先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瘙痒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若疱液浑浊、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严重感染或系统性疾病。避免抓挠破损皮肤,覆盖无菌敷料减少摩擦。

保持患处干燥清洁,穿宽松棉质衣物,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陈腊梅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通过肛指检查是否可以查出直肠息肉??

通过肛指检查一般可以查出直肠息肉,尤其是位于直肠下段的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可能由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或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肛门坠胀感等症状。

肛指检查是直肠疾病筛查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诊可发现距离肛门7-10厘米范围内的直肠病变。对于体积较大或位置较低的直肠息肉,肛指检查能直接触及质地柔软、活动度良好的肿块。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无创,适合作为直肠疾病的初步筛查手段。

但肛指检查对高位直肠或较小息肉的检出率有限。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或位于直肠上段的病变可能无法通过手指触及。肠镜检查能更全面观察整个结直肠黏膜,对微小病变的识别更敏感。若肛指检查发现异常或患者存在持续便血等症状,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发现直肠息肉后应根据病理类型决定处理方式。炎性息肉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改善,腺瘤性息肉需在内镜下切除。日常需保持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规律进行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出现排便异常或反复便血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姜金波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体癣 肠绞痛 发作性睡病 巩膜葡萄肿 慢性骨髓炎 特应性皮炎 胃良性肿瘤 反流性食管炎 皮肤淋巴细胞瘤 帕金森病性痴呆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