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治疗秋冬季节咳嗽有什么好的方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湿疹在哪个季节最严重?

湿疹通常在夏季和冬季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与季节环境特点密切相关。

夏季高温潮湿环境下,汗液刺激和微生物滋生容易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明显瘙痒。冬季空气干燥寒冷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脂分泌减少引发乏脂性湿疹,常见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疼痛。部分患者春秋季可能因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接触出现季节性加重。

湿疹患者需根据季节特点调整护理方式,夏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冬季加强保湿修复,春秋季注意过敏原防护。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怎么治?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鼻腔冲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引起,主要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症状。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可降低花粉吸入概率。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使用防螨床品有助于减少尘螨接触。潮湿季节注意除湿,避免霉菌滋生。过敏季节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过敏原。

2、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能清除附着在鼻黏膜的过敏原和炎性介质。冲洗可缓解鼻塞症状,改善鼻腔通气功能。建议选择专用洗鼻器,水温接近体温,冲洗力度适中。每日可重复进行1-2次,症状加重时可适当增加频次。

3、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能有效控制鼻腔炎症反应。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可缓解鼻痒、打喷嚏症状。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伴有哮喘的患者。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免疫治疗

针对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可考虑脱敏治疗。通过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提取物,逐步提高机体耐受性。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5年,有效率较高。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严重过敏体质者慎用。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下鼻甲肥大患者,可考虑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伴有鼻中隔偏曲者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配合药物治疗防止复发。手术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花粉浓度高时应减少户外活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哮喘发作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长期患病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如何诊断秋冬季儿童哮喘?

秋冬季儿童哮喘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和影像学评估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症状观察、呼气峰流速监测、支气管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胸部X线检查。

1、症状观察

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夜间或晨起加重,运动后症状明显。秋冬季冷空气刺激或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因,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症状具有可逆性。需记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

2、呼气峰流速监测

通过便携式峰流速仪每日定时测量呼气峰流速值,连续监测2-4周。若日间变异率超过13%或治疗后改善率超过15%具有诊断意义。该方法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需家长协助建立个人最佳值曲线。

3、支气管激发试验

采用乙酰甲胆碱或运动激发后测定FEV1下降程度,阳性标准为FEV1下降超过20%。该检查需在无症状期进行,6岁以下儿童实施困难,存在一定风险需专业医护人员监护。

4、血清IgE检测

通过免疫印迹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特异性IgE抗体,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总IgE水平超过100IU/ml或特定过敏原IgE阳性可辅助诊断过敏性哮喘,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5、胸部X线检查

急性发作期可见肺过度充气、膈肌低平,主要用于排除气道异物、肺炎等疾病。非发作期多无异常发现,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需注意儿童放射防护。

确诊后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避免接触冷空气、尘螨等诱发因素,保持室内湿度40-60%。遵医嘱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每日记录症状日记,定期复查肺功能,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适度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秋冬季节吃什么食物提升免疫力?

秋冬季节可以适量吃西蓝花、柑橘类水果、坚果等食物提升免疫力。

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柑橘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白细胞生成。坚果含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这些食物可以搭配食用,比如将西蓝花与坚果一起炒制,或者用柑橘类水果制作沙拉。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胃肠不适。

日常饮食中还可以增加菌菇类、深海鱼类等食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免疫力。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秋冬高血压注意事项?

秋冬季节高血压患者需重点关注血压波动、防寒保暖、规律用药、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主要有血压监测、避免寒冷刺激、坚持服药、低盐饮食和科学锻炼等注意事项。

1、血压监测

每日早晚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安静环境休息5分钟后测量。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血压易出现波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收缩压持续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保持袖带与心脏平齐。

2、避免寒冷刺激

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外出时应穿戴帽子、围巾和手套。清晨起床前可先在床上活动四肢,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5分钟,浴室提前预热。室内使用暖气时注意保持适度湿度,建议在50%-60%之间,可使用加湿器防止呼吸道干燥。

3、坚持服药

不可自行增减降压药物剂量,尤其要避免因夏季血压降低而停药。常用降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美托洛尔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需遵医嘱搭配使用。若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旅行或外出时应随身携带足量药物,避免漏服。

4、低盐饮食

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多食用富含钾的香蕉、土豆、菠菜等食物,有助于钠的排出。烹调时可使用醋、柠檬汁、香草等代替部分盐调味。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肥胖患者应逐步减轻体重,保持体质指数在24以下。

5、科学锻炼

选择下午气温较高时段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每次30-40分钟。避免清晨寒冷时段的剧烈运动,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高血压患者在秋冬季节应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可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定期进行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检查,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注意观察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处理。日常可适量饮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具有辅助降压作用的中药代茶饮,但不可替代正规药物治疗。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所患疾病和常用药物信息。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喷嚏 脐疝 尿失禁 骨盆狭窄 输卵管粘连 桡骨下端骨折 恶性血管内皮瘤 非特异性尿道炎 咳嗽晕厥综合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