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过敏性肠结炎的症状有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怎么区分?

肠结核和克罗恩病可通过病原体检测、影像学特征、病理活检等方式区分。肠结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克罗恩病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肠病,两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上有明显差异。

1、病原体检测

肠结核患者痰液、粪便或组织标本中可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呈阳性。克罗恩病无特定病原体,相关检测结果为阴性。肠结核需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

2、影像学特征

肠结核CT多表现为回盲部肠壁增厚伴周围淋巴结肿大,部分可见钙化灶。克罗恩病肠镜可见节段性纵行溃疡和铺路石样改变,病变呈跳跃性分布。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肠结核可能伴随肺结核影像表现。

3、病理活检

肠结核病理可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抗酸染色可能发现结核杆菌。克罗恩病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可见透壁性炎症和淋巴组织聚集。肠结核肉芽肿多位于黏膜下层,克罗恩病肉芽肿可出现在肠壁全层。

4、临床表现

肠结核常伴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克罗恩病典型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可能合并肛周病变或肠外表现。肠结核患者多有结核病接触史或肺结核病史。

5、治疗反应

肠结核经规范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症状明显改善。克罗恩病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控制炎症,如美沙拉嗪肠溶片、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无效时需重新评估诊断,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可能导致结核扩散。

出现慢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完善肠镜、病理等检查。肠结核患者需完成6-9个月抗结核疗程,克罗恩病需长期随访管理。饮食上均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肠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克罗恩病活动期建议低渣饮食。两种疾病均需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怎么判断婴儿巨肠结?

婴儿巨结肠一般是指先天性巨结肠,可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肛门直肠测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式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可能与遗传因素、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症状。

1、临床表现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出生后可能出现胎便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未排出胎便。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可能出现腹胀、呕吐、喂养困难等症状。腹胀通常为进行性加重,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体重不增或生长迟缓。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结肠扩张,远端肠管狭窄。钡剂灌肠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方法,可显示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狭窄段通常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移行段呈漏斗状,扩张段肠管明显增宽。这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3、肛门直肠测压

肛门直肠测压可评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该反射消失。检查时将气囊置入直肠,充气后正常儿童肛门括约肌应松弛,而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无此反应。该检查无创、安全,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

4、组织病理学检查

直肠黏膜活检是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的金标准。通过活检钳取直肠黏膜下层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神经节细胞缺如。全层活检可更准确判断神经节细胞缺失范围,但创伤较大。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神经纤维增生,有助于诊断不典型病例。

5、基因检测

部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能存在RET、EDNRB等基因突变。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病因,特别是有家族史或多系统受累的患儿。基因检测结果还可用于遗传咨询,评估再发风险。但基因检测不能替代临床诊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家长发现婴儿出现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带患儿就医。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尽早治疗,轻症可采用灌肠等保守治疗,重症需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肛门护理,定期随访评估排便功能。日常喂养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适当按摩腹部可能有助于促进肠蠕动,改善排便。保持肛门清洁,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李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什么病 从四方面了解其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以肠壁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与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缺血缺氧、细菌感染、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肠道发育不成熟会导致肠道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受到损伤。肠道缺血缺氧可能由于围产期窒息、低血压等原因引起,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细菌感染常见于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喂养不当如过早喂养高渗配方奶或过量喂养,可能增加肠道负担。患儿通常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喂养不耐受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休克等表现。

治疗上需立即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医生可能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美罗培南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日常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喂养方案,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变化。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怎么排除宝宝巨肠结?

排除宝宝巨结肠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肛门指检、钡剂灌肠造影、直肠测压、直肠黏膜活检、腹部超声等检查手段。

1、肛门指检

医生通过手指检查直肠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肛门狭窄或直肠壶腹空虚。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直肠壶腹常呈空虚状态,退指后可能出现爆破样排气排便。该检查无创且快速,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2、钡剂灌肠造影

通过X线观察钡剂在结肠中的充盈和排空情况,可显示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的移行区。典型表现为远端狭窄段与近端扩张段形成鲜明对比,狭窄段肠壁无蠕动。该检查对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高特异性。

3、直肠测压

采用测压导管检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是否存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由于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直肠扩张时不能引发肛门内括约肌松弛反射。该检查对诊断神经节细胞缺失症具有重要价值。

4、直肠黏膜活检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肠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是否缺失。全层活检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增生和神经节细胞缺如,是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的金标准。黏膜吸引活检创伤较小,适合婴幼儿。

5、腹部超声

超声检查可评估结肠扩张程度、肠壁厚度及肠内容物性状。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可见结肠显著扩张,肠壁变薄,肠腔内积聚大量粪便。超声检查无辐射,适合作为随访监测手段。

对于疑似巨结肠的婴幼儿,家长需密切观察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及腹胀情况。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可适当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出现呕吐、腹胀加重或排便困难时需及时就医。确诊后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肠结核会传染给家人吗?
肠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通过规范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播风险。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传染性相对肺结核较低。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同时需注意隔离和卫生防护。 1、肠结核的传染性主要源于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可通过患者的痰液、粪便等途径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排便时,细菌可能进入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感染。然而,肠结核的传染性较肺结核低,因为肠道感染部位的细菌排出量较少。 2、预防肠结核传播的关键是规范治疗和隔离措施。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疗程通常为6-9个月。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与家人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掩住口鼻等。 3、家庭成员应加强防护,尤其是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建议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或胸部X光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感染。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可考虑接种卡介苗以增强抵抗力。 4、改善生活环境也有助于降低传播风险。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清洁和消毒家居环境,尤其是卫生间和厨房等易污染区域。患者应避免在公共场所活动,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 肠结核虽然具有传染性,但通过规范治疗、隔离措施和家庭防护,可以有效控制传播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家庭成员也需提高警惕,共同营造健康的居住环境,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体温过低 高脂血症 创伤性膈疝 男性乳腺增生 乳酸性酸中毒 神经性肌强直 胎儿神经管缺陷 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肺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