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肛肠科 > 肛瘘

肛瘘复发几率多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淋巴细胞多高算白血病?

淋巴细胞绝对值持续超过5×10⁹/L或比例超过50%需警惕白血病可能。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感染、免疫疾病、药物反应或血液系统肿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综合判断。

感染是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病毒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导致淋巴细胞反应性升高,通常伴随发热、咽痛等症状,感染控制后数值可逐渐恢复正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引起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此时需关注关节肿痛、皮疹等伴随症状。部分药物如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可能干扰淋巴细胞计数,停药后多可恢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常持续超过10×10⁹/L,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超过30%,且伴随淋巴结肿大、乏力等表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可能出现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高,同时伴有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其他血液肿瘤如淋巴瘤侵犯骨髓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改变,需要通过免疫分型、染色体检查进一步鉴别。

发现淋巴细胞异常增高时应完善血涂片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必要时进行骨髓活检和基因检测。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诊血液科。饮食上可适量增加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摄入,但无须刻意进补保健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孩子的血型是随父亲几率大还是母亲大?

孩子的血型遗传概率与父母双方均相关,不存在随父亲或母亲更大的情况。人类血型主要由ABO和Rh血型系统决定,其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定律,父母各贡献一半基因给子女。

ABO血型系统由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决定,父母分别传递一个等位基因给孩子。A和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当父母分别为AO和BO血型时,孩子可能获得A、B、AB或O型血。Rh血型系统则涉及50多个抗原,其中D抗原最重要。Rh阳性为显性遗传,若父母一方为Rh阴性,孩子有概率继承阴性血型。血型组合存在多种可能性,例如A型血父母可能生出O型血孩子,AB型与O型父母不可能生出AB型后代。

血型检测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亲子鉴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建议家长通过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血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常规进行血型筛查。了解家族血型谱系有助于预测遗传病风险,如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需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日常养育中无须过度关注血型差异,但需告知孩子血型信息以备急救需要。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血压多高需要吃药?

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上时通常需要遵医嘱用药。高血压的治疗需结合个体风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综合评估,主要干预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和降压药物联合管理。

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即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若未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可先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评估效果,若仍未达标则启动药物治疗。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即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00毫米汞柱,应立即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超过150/100毫米汞柱需考虑用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阈值可放宽至16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血压超过130/80毫米汞柱即需药物控制。

降压药物选择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临床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等。初始治疗通常采用单药小剂量起始,效果不佳时可联合用药。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应建立长期管理意识,每日固定时间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年进行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靶器官损害评估。饮食上限制加工食品摄入,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急症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鼻炎会引起癌变吗 慢性鼻炎癌变几率很低很低?

慢性鼻炎一般不会引起癌变,癌变概率极低。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导致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包括过敏原刺激、空气污染、反复感染等。慢性鼻炎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不同,恶性肿瘤通常与长期接触致癌物质、遗传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慢性鼻炎患者若出现持续加重的鼻塞、面部疼痛、鼻涕带血等症状,需警惕其他鼻腔疾病可能,但癌变风险仍非常低水平。

建议慢性鼻炎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检查。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膜性肾病治愈率有多高?

膜性肾病治愈率一般在30%-70%,具体与病理分期、治疗方案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膜性肾病的治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膜性肾病通过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50%-70%,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逐渐减少或消失,肾功能保持稳定。部分患者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病情可长期缓解。中晚期患者因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较重,治愈率可能降至30%-50%,此时需更积极的免疫调节治疗或靶向药物干预。年龄较轻、无严重并发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低的患者预后较好。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标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

膜性肾病患者需严格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注意监测血压和水肿情况。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根据医生指导调整用药方案。若出现尿量减少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梅毒 尿布疹 肺纤维化 脐带脱垂 闭锁综合征 腕关节结核 放射性食管炎 冠状动脉痉挛 颈内静脉损伤 前列腺钙化灶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