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感染性发热应该怎样做?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感染性发热怎么办?

感染性发热可通过退热药物、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休息等方式治疗。感染性发热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退热药物: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次或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次,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注意避免过量。

2、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药物,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500mg/次、头孢克肟片200mg/次或左氧氟沙星片500mg/次;病毒感染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75mg/次或阿昔洛韦片400mg/次。

3、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冰袋冷敷等物理方法帮助降温,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体温骤降。

4、补充水分:发热会导致大量水分流失,建议每日饮水2000-3000ml,可适当补充电解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感染性发热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什么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是指由非感染因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治疗需针对具体病因,如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或停用可疑药物。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和发热。治疗通常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以控制免疫反应和炎症。 2、肿瘤:某些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会释放细胞因子导致发热。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如使用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或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引起药物热。治疗需停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处理,如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同时监测体温和药物反应。 非感染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需结合具体病因,通过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及时识别和处理非感染性发热,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
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其中细菌感染更为常见。针对感染性发热,确诊病原体后需针对性用药治疗,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需抗病毒治疗,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则需使用抗真菌或驱虫药物。常见引发感染性发热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性发热常见病原体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真菌感染可能由念珠菌、曲霉菌或隐球菌引起,寄生虫感染则与疟原虫、弓形虫等有关。根据感染部位和症状,医生可能建议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或病原体培养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素。避免熬夜、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体温过高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解热镇痛药物。高热不退、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预防感染性发热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必要时可接种相关疫苗。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非感染性发热怎么回事?
非感染性发热通常由非感染性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免疫性疾病、肿瘤、药物反应等,治疗需针对病因进行干预。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体内炎症反应、药物或毒素刺激等。针对不同原因,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调节、手术干预或生活方式调整。 1、免疫性疾病是导致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引发体温升高。治疗上,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来控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 2、肿瘤相关发热可能与肿瘤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或肿瘤坏死有关。某些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常伴有发热症状。治疗需针对肿瘤类型进行化疗如顺铂、紫杉醇、放疗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 3、药物反应也是非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之一。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或抗肿瘤药物可能引发药物热。处理方法是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 4、其他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或脱水也可能导致非感染性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中暑需及时降温补液,脱水则需补充电解质和水分。 5、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预防和缓解非感染性发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压力也有助于降低发热风险。 非感染性发热的病因复杂多样,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制定个性化方案。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关键,同时结合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非感染性发热最好怎么治疗?
建议先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患病类型,这样才能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症状一般是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近期要保证穿衣适宜,避免饮食上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热门标签

鼻损伤 多囊肝 低血压 宫颈癌 肩骨折 恶性青光眼 过敏性紫癜 肝母细胞瘤 慢性上颌窦炎 美尼尔氏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