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腹泻

什么是婴儿腹泻脱水的症状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腹泻脱水的表现?

宝宝腹泻脱水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口唇干燥等症状。腹泻脱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需根据具体表现及时干预。

1、尿量减少

尿量明显减少或长时间无排尿是脱水的早期信号。正常婴儿每天应有6-8次排尿,若尿量骤减且尿液颜色加深呈深黄色,提示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家长需记录排尿次数,必要时用电子秤测量尿布重量。

2、皮肤弹性下降

轻捏腹部或手背皮肤后回弹缓慢,是判断脱水程度的重要指标。测试时选择脐周皮肤,捏起后超过2秒未恢复原状即提示脱水。严重时皮肤会出现大理石样花纹,此时需立即就医。

3、眼窝凹陷

眼眶周围软组织塌陷是中度以上脱水的特征。观察时应让宝宝保持平卧位,若眼球与眶骨间隙明显增大,伴随泪液分泌减少,说明体液丢失已达体重5%以上。

4、精神萎靡

脱水会影响脑部供血,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异常烦躁。轻度脱水时宝宝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减少,重度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需与普通疲劳区分,持续精神不振需急诊处理。

5、口唇干燥

口腔黏膜失去光泽,舌面出现纵行裂纹,唾液分泌减少导致嘴唇干裂起皮。尝试用棉签触碰牙龈时无湿润反光,提示体液丢失已达警戒线。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拒奶现象。

发现脱水症状后应立即补充口服补液盐,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分次喂服。母乳喂养儿需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纯水,持续呕吐或8小时无尿需急诊静脉补液。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米汤、苹果泥等食物,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定期监测体温和体重变化,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需进行粪便检测。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拉肚子拉到脱水怎么办?

拉肚子拉到脱水需立即补充电解质并就医。脱水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

1、口服补液盐

轻中度脱水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其成分配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能有效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使用时应按说明书用温水调配,少量多次饮用。若出现呕吐可暂停10分钟后继续服用,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2、静脉补液

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时需急诊静脉输液,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葡萄糖注射液,必要时添加氯化钾注射液。静脉补液可快速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需在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

3、病因治疗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联合诺氟沙星胶囊,病毒性腹泻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片,但所有药物均须在明确病因后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4、饮食调整

脱水缓解后应从米汤、稀藕粉等流质开始进食,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可适量补充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

5、监测体征

需持续观察尿量、神志、眼窝凹陷程度等指标,婴幼儿还应监测前囟张力。若出现嗜睡、四肢冰冷、无尿超过6小时等表现,提示重度脱水需紧急医疗干预。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波动。

脱水纠正后仍应保持充足饮水,每日液体摄入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可自制淡糖盐水替代补液盐,每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症状,须及时复查排除霍乱、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老年人及婴幼儿群体建议住院观察,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宝宝脱水好转的表现?

宝宝脱水好转的表现主要有尿量增加、精神状态改善、皮肤弹性恢复、口唇湿润度提升、眼窝凹陷减轻等。

1、尿量增加

脱水时宝宝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好转后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家长需观察尿布更换频率,若6-8小时内排尿次数超过3次且尿液颜色变浅,提示体液得到补充。母乳喂养婴儿可通过称重法评估摄入量,每24小时体重增长15-30克为理想状态。

2、精神状态改善

脱水会导致宝宝嗜睡或烦躁不安,好转后逐渐恢复活泼状态。典型表现为开始主动玩耍、眼神有焦点、对逗引产生反应。重度脱水患儿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恢复期会首先建立基本互动能力,家长需记录清醒时长与反应灵敏度变化。

3、皮肤弹性恢复

轻度脱水时捏起腹部皮肤回弹时间超过2秒,好转后回弹速度加快。测试时应选择脐周皮肤,拇指与食指轻捏形成皮褶,正常应在松开后1秒内展平。早产儿及肥胖婴儿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因皮下脂肪可能影响测试准确性。

4、口唇湿润度提升

脱水患儿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好转时可见舌面恢复湿润光泽。家长可用清洁棉签轻触唇内侧,无纤维粘连为湿润达标。需注意发热或张口呼吸可能干扰判断,应配合观察是否停止舔唇动作。

5、眼窝凹陷减轻

中重度脱水会出现眼球下沉、眼眶周围皮肤松弛,补液后48小时内逐渐充盈。评估时让宝宝平卧,从正面观察眼睑与眼球贴合度,同时检查前囟门是否恢复平坦。早产儿因颅骨发育特点,该体征可能表现不典型。

发现脱水症状改善后仍需维持补液治疗,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喂养频次,配方奶喂养可继续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过早摄入高糖饮料或纯水,防止电解质紊乱。恢复期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若连续两次喂养拒绝进食或出现呕吐复发,需立即返院复查。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黏膜修复,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水分蒸发消耗。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婴儿拉肚子脱水的症状?

婴儿拉肚子脱水可能出现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口唇干燥等症状。婴儿腹泻脱水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需根据脱水程度采取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等措施。

1、皮肤弹性差

脱水会导致皮下组织间液减少,轻捏腹部或手背皮肤后回弹缓慢。轻度脱水时皮肤稍干燥,重度脱水可出现皮肤褶皱持续存在。家长可用拇指和食指轻捏婴儿脐周皮肤,松开后观察回弹速度,超过2秒未恢复需警惕脱水。

2、尿量减少

婴儿尿量明显减少或6小时以上无排尿是中度脱水表现。正常婴儿每天排尿6-8次,尿液呈淡黄色。脱水时尿量减少伴随尿液颜色加深,严重时可能出现深黄色或琥珀色尿液。家长需记录每日尿布更换次数和尿色变化。

3、眼窝凹陷

眼眶周围软组织含水量下降会导致眼窝明显凹陷,常见于中重度脱水。观察婴儿睁眼时眼睑与眼球之间的空隙增大,闭眼时眼睑闭合不全。该症状多伴随前囟门凹陷,提示体液丢失量超过体重5%。

4、精神萎靡

脱水导致脑细胞代谢障碍会引起嗜睡或烦躁不安。轻度脱水婴儿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减少,重度脱水可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家长需注意区分因腹泻疲劳引起的困倦与脱水导致的意识状态改变,后者需立即就医。

5、口唇干燥

体液不足时口腔黏膜分泌减少,表现为嘴唇干裂、唾液黏稠。婴儿可能出现舔唇动作增多但无唾液分泌,哭闹时无眼泪流出。检查时可轻压牙龈黏膜,正常情况压下后立即恢复粉红色,脱水时恢复缓慢。

发现脱水症状应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分次喂服。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避免饮用果汁或碳酸饮料加重腹泻。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呕吐物带血或脱水症状加重,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恢复期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腹泻脱水了怎么办?

腹泻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调整饮食、补充电解质、使用止泻药物等方式治疗。腹泻脱水通常由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肠道菌群失调、慢性肠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1、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轻中度脱水的首选方法,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电解质,能快速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矿物质。常见口服补液盐包括口服补液盐散、口服补液盐溶液等。使用时需按说明书配制,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加重胃肠负担。

2、静脉补液

对于严重脱水或无法经口补液的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静脉补液能快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常用补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低钾血症或高钠血症等并发症。

3、调整饮食

腹泻期间应选择低渣、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鱼肉等,帮助肠道黏膜修复。

4、补充电解质

除使用补液盐外,可通过食物补充电解质。含钾丰富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等,含钠食物可适量饮用淡盐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纯水,可能加重电解质失衡。老年人及婴幼儿需特别注意电解质补充。

5、使用止泻药物

针对感染性腹泻需慎用止泻药,可能延缓病原体排出。非感染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药物。同时可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使用药物前需明确病因,避免掩盖病情。

腹泻脱水恢复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婴幼儿需特别关注前囟凹陷、皮肤弹性等变化。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慢性腹泻患者应排查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等病因,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脱水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严重电解质紊乱或肾功能损害。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失眠 汗管瘤 喉结核 脾脓肿 食道癌 梦游症 鼻中隔偏曲 病毒性咽炎 持续性异位妊娠 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