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糖尿病人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人的血糖应该是多少?

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10.0mmol/L。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程长短、合并症情况、低血糖风险等。

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人,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餐后血糖峰值控制在10.0mmol/L以内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需更严格,建议不超过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目标可适当放宽,避免频繁低血糖影响生长发育。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需注意睡前血糖不低于5.6mmol/L,防止夜间低血糖。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高龄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接受7.0-8.5mmol/L。存在严重低血糖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者,餐后血糖允许在12.0-15.0mmol/L范围内。终末期肾病患者因代谢变化,血糖波动较大,需个体化调整目标。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需采用动态血糖监测,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糖尿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血糖仪需定期校准,采血时避免用力挤压手指。建议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一般低于7%。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糖尿病人能喝鸡汤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喝鸡汤,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和摄入量。

鸡汤本身属于低糖食物,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对血糖直接影响较小。选择去皮鸡肉熬煮的清淡鸡汤,避免添加淀粉类食材如土豆、粉丝等,能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熬制过程中撇去表面浮油可降低脂肪含量,更适合需要控制血脂的糖尿病患者。喝汤时建议搭配适量蔬菜,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平衡营养。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有助于了解个体对鸡汤的耐受情况。

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饮用鸡汤,肉类长时间熬煮会产生较多嘌呤。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汤中钾、磷等电解质的摄入。若鸡汤中加入枸杞、红枣等含糖配料,或使用浓汤宝等高钠调味品,可能对血糖和血压造成不良影响。外出就餐时需警惕勾芡处理的浓汤,这类汤汁往往含有隐藏的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保持规律均衡,喝汤时间建议安排在正餐前,有助于控制后续主食摄入量。建议每周饮用鸡汤不超过3次,每次200毫升以内为宜。除关注饮食外,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适度运动同样重要。若出现持续血糖波动或并发症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每天走路越多越好吗?

糖尿病人每天走路并非越多越好,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量。适度的步行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过量运动可能引发低血糖或关节损伤。

糖尿病患者每日步行6000-10000步较为适宜,可分次完成。步行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同时帮助维持健康体重。建议选择平缓路面,穿着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需避免长时间行走,防止足部压力性损伤。餐后1小时开始步行对餐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好。

合并严重视网膜病变者需限制剧烈运动,快速行走可能导致眼底出血。存在心血管并发症时,运动强度应以微微出汗、能正常交谈为宜。血糖超过16.7mmol/L或尿酮阳性时应暂停运动。运动中出现心慌、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需立即停止并补充碳水化合物。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结合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步行量。可配合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应对突发低血糖。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体重多少为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标准体重需结合身高计算,通常以体重指数18.5-23.9为参考范围,但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情况个体化调整。

糖尿病患者的标准体重评估主要依赖体重指数计算,即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对于普通成年人,18.5-23.9属于正常范围,但糖尿病患者需考虑更多因素。中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24-26,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控制在更低范围。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应参考同龄人标准百分位曲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兼顾胎儿发育需求。肌肉含量较高的患者可能允许更高体重指数,而合并肾病或关节病变者需更严格控制。

体重管理需配合血糖监测同步进行。消瘦型糖尿病患者需警惕营养不良风险,肥胖型患者减重速度建议每月不超过4公斤。合并高血压者应将腰围控制在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以下。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度运动维持体重稳定,避免短期内大幅波动。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体成分分析有助于动态评估体重管理效果。

糖尿病患者应每3个月测量一次体重并记录变化趋势,营养科门诊可提供个性化膳食指导。运动康复科能制定安全有效的锻炼方案,内分泌科医生会根据并发症情况调整体重目标。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5%或持续上升时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日常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有助于体重和血糖的双重管理。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人能吃黑豆吗?糖尿病人吃红豆好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黑豆和红豆,两者均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有助于血糖控制。

一、黑豆

黑豆富含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蛋白质含量高达36%,膳食纤维含量约15.5克/100克。其含有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黑豆的升糖指数仅为20,属于低升糖食物,消化吸收缓慢,可延缓餐后血糖上升。建议将黑豆提前浸泡8-12小时后煮熟食用,每周摄入量控制在50-100克为宜。需注意合并肾病者应限制摄入量。

二、红豆

红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元素,升糖指数约30。其中的抗性淀粉能降低葡萄糖吸收速度,膳食纤维含量达7.7克/100克。红豆皂苷成分有助于调节脂代谢,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者有益。建议选择无糖红豆汤或杂粮饭形式食用,单次食用量不超过30克干豆。胃肠功能较弱者需延长浸泡时间至24小时。

三、食用建议

两种豆类均需计入每日主食总量,替换部分精制谷物效果更佳。最佳食用时间为午餐时段,搭配绿叶蔬菜可进一步降低升糖负荷。避免与高糖食材如红枣、蜂蜜同食,烹调时禁用糖调味。建议采用蒸煮方式保留营养,粉碎成豆泥会提高升糖速度。

四、注意事项

初次尝试应从少量开始,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合并痛风患者需控制摄入频率,每周不超过3次。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者,需与药物间隔2小时食用。出现腹胀等不适时应减量或暂停食用。

五、营养搭配

可将黑豆与糙米按1:3比例制作杂粮饭,红豆适合与燕麦搭配煮粥。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如青椒,促进铁吸收。每日豆类摄入总量不宜超过50克干重,分次食用效果优于单次大量摄入。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需保持规律,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意足部护理,每日检查有无破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出现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症状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热门标签

百日咳 贝尔面瘫 胆管梗阻 肺毛霉病 高尿酸血症 甲状舌管瘘 肾动脉栓塞 胫后动脉损伤 舌下间隙感染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