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泻物清稀如米泔水的并发症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从血糖高到并发症,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血糖高到并发症的发展过程通常经历胰岛素抵抗、持续高血糖、血管损伤、器官功能异常四个阶段,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典型并发症。

胰岛素抵抗是早期关键变化,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腺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维持血糖平衡。这一阶段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餐后困倦、皮肤黑棘皮症等非特异性表现。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基化终产物,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病变表现为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发展,此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四肢麻木等预警信号。

随着病程进展,肾脏肾小球滤过率异常升高,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经细胞因山梨醇代谢通路异常出现功能障碍。这些病理改变具有不可逆性,可能引发大量蛋白尿、视力骤降、痛觉过敏等典型症状。特殊情况下,长期未控制的高血糖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这类急症需要立即医疗干预。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指标,保持均衡饮食与规律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已确诊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眼底照相、神经传导速度等并发症相关项目。

泌尿系统感染后会有什么并发症吗?

泌尿系统感染后可能出现肾盂肾炎、尿脓毒血症、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1、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泌尿系统感染向上蔓延至肾脏引起的炎症,通常表现为高热、寒战、腰痛等症状。可能与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因素有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建议卧床休息并增加水分摄入。

2、尿脓毒血症

尿脓毒血症是细菌通过尿路进入血液导致的全身感染,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常见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患者。需紧急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治疗。

3、肾功能损害

反复或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导致肾实质损伤,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可能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相关。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片调节酸碱平衡。

4、慢性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继发慢性前列腺炎,表现为会阴部胀痛、排尿不畅等。可能与久坐、过度劳累等生活方式有关。建议温水坐浴缓解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

5、妊娠并发症

孕妇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能诱发早产或低体重儿,与炎症因子刺激子宫收缩有关。表现为腰酸加重、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妊娠安全药物,并定期进行尿常规监测。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并发症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性活动后及时排尿。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老年患者可定期进行尿常规筛查。出现发热或腰痛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掩盖病情。

颜克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肾衰竭: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无形杀手”?

肾衰竭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害。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主要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遗传易感性、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血压升高、肾功能减退等。若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移植治疗。

一、长期高血糖

高血糖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显性蛋白尿。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常用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但肾功能严重下降时需调整用药方案。

二、高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建议糖尿病患者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这两类药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三、脂代谢异常

血脂异常会促进肾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肾脏缺血。患者应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毫摩尔/升,可选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非诺贝特胶囊调节血脂,同时配合低脂饮食。

四、遗传因素

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肾脏病家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肾病。这类人群应从确诊糖尿病起每年筛查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

五、氧化应激与炎症

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会持续损伤肾组织。除控制基础疾病外,可适量补充α-硫辛酸胶囊等抗氧化剂,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查肾功能,出现泡沫尿、夜尿增多、下肢浮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克/千克体重/天,优选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严格控制食盐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步行、游泳等有氧运动。通过综合管理可显著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及大血管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代谢紊乱等因素相关,需通过综合管理预防或延缓进展。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高滤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控制血压血脂,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出血、渗出及新生血管形成。患者应每年进行眼底检查,遵医嘱使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改善微循环,严重者需激光治疗或玻璃体切除术。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感觉异常,可能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异常、微循环障碍有关。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药物可营养神经,配合血糖控制及足部护理能延缓病情进展。患者需避免外伤,定期检查足部皮肤。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鞋袜,避免烫伤或机械损伤。发生溃疡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清创术联合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治疗,严重者需截肢。

5、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相关。控制血糖同时需管理血压血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预防血栓,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进行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筛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及适度运动。

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需长期稳定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定期监测并发症相关指标。建议患者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绿叶蔬菜,避免吸烟饮酒。出现视力模糊、水肿、胸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眼睛会有什么反应?

1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可能表现为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白内障、青光眼等,早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1型糖尿病引起的眼部问题主要有视网膜微血管损伤、晶状体混浊、眼压升高等病理改变,需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方式确诊。

视网膜病变是1型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早期表现为微动脉瘤和点状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棉絮斑、硬性渗出等体征。患者可能感到视力逐渐下降或视物有黑影遮挡,严重时会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表现为中央视力减退和视物变形,由于黄斑区液体积聚导致视网膜增厚,患者阅读或辨认面部特征时困难明显。糖尿病性白内障进展较快,晶状体混浊多从后囊下开始,患者出现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晚期并发症,因虹膜表面异常血管增生堵塞房角,导致眼压急剧升高,伴随眼痛头痛和恶心呕吐。

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散瞳眼底检查,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视网膜出血风险。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晚期病例可能需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注射或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同时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保持室内光线适宜。

热门标签

低血糖症 关节结核 虹膜囊肿 尿道息肉 皮肤肿瘤 肱动脉损伤 皮肤血管瘤 色素失调症 急性坏死性肠炎 慢性细菌性痢疾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