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肝病科

粪便不正常,便中带血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粪便潜血阳性怎么回事?

粪便潜血阳性可能由痔疮、消化道溃疡、结肠息肉、肠道炎症、消化道肿瘤等原因引起。粪便潜血试验是检测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1、痔疮

痔疮是肛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常见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厕纸带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可通过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痔疮栓或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

2、消化道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时会引起出血,血液经消化后使粪便呈黑色柏油样。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需进行胃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3、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表面糜烂可能导致间断性出血,出血量少时仅表现为潜血阳性。腺瘤性息肉有癌变风险,建议结肠镜检查时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减少红肉摄入。

4、肠道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肠黏膜破损出血,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通过肠镜和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

5、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侵蚀血管,引起持续性微量出血。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潜血阳性时需警惕,应完善胃肠镜、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根治,晚期需综合治疗。

发现粪便潜血阳性应避免剧烈运动,暂停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记录排便情况和伴随症状,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胃肠镜、胶囊内镜等进一步检查。定期复查潜血试验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粪便是黑色的怎么回事?

黑色粪便可能是由消化道出血、铁剂补充、食用深色食物、胃溃疡、上消化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胃镜检查、调整饮食等方式明确诊断。

1、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胃酸作用形成硫化铁,导致粪便呈柏油样黑色。常见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情况。伴随症状包括呕血、头晕、心悸等。需立即就医进行内镜检查止血,药物可选用凝血酶冻干粉、注射用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铁剂补充

服用硫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药物后,未被吸收的铁元素与肠道硫化物结合形成黑色硫化铁。这种情况属于正常药物反应,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停药后粪便颜色可逐渐恢复正常。

3、食用深色食物

大量进食动物血制品、黑芝麻、桑葚等深色食物可能导致粪便暂时性发黑。这种生理性改变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食用相关食物后1-2天内粪便颜色可恢复正常,无须特殊处理。

4、胃溃疡

胃黏膜溃疡侵蚀血管可引起慢性渗血,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后使粪便变黑。患者多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确诊需依靠胃镜检查,治疗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

5、上消化道肿瘤

食管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出血会导致持续性黑便。可能伴随进行性消瘦、吞咽困难等报警症状。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或放化疗。

出现黑便时应记录排便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摄入动物血、菠菜等干扰粪便检测的食物。建议完善血常规检查评估贫血程度,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禁食并卧床休息。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应警惕药物性胃黏膜损伤,日常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软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新生儿粪便有点绿色怎么回事?

新生儿粪便呈绿色可能由母乳成分变化、喂养方式调整、肠道菌群建立、胆红素代谢异常、消化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母亲饮食、规范喂养、补充益生菌、医学检查等方式干预。

1、母乳成分变化:

母亲摄入过多绿色蔬菜或含铁食物时,乳汁成分改变可能导致婴儿粪便颜色偏绿。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均衡,避免短期内大量进食特定食物。

2、喂养方式调整:

母乳与配方奶转换期间,或喂养间隔时间不规律时,婴儿消化系统需要适应过程。前奶后奶摄入不均衡会使粪便颜色变浅绿,应确保每次哺乳让婴儿吸空单侧乳房再换边。

3、肠道菌群建立: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定植,胆绿素未被充分还原会导致粪便呈现黄绿色。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出生后2周内,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辅助调节。

4、胆红素代谢异常:

当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过多时,粪便颜色可能呈深绿色。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皮肤黄染,需通过经皮胆红素检测排除病理性黄疸,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

5、消化道感染:

轮状病毒等肠道感染会引起绿色水样便,通常伴有发热、呕吐症状。若粪便次数明显增多或出现黏液血丝,需立即采集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及粪便常规检查。

建议家长记录婴儿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颜色变化,哺乳母亲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婴儿腹部保暖,每次便后及时清洁臀部。若绿色粪便持续3天以上伴随哭闹不安、食欲下降,或出现血便、白色陶土样便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儿科消化专科。日常可适当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减少皮肤刺激。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呈什么颜色?

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通常呈黑色柏油样。粪便颜色变化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有关,常见原因包括胃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

1、胃溃疡出血:

胃溃疡侵蚀血管会导致血液与胃酸混合,血红蛋白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黑色硫化铁,使粪便呈现柏油样黑便。患者可能伴有上腹疼痛、呕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压力增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大量血液快速通过肠道时,粪便可呈暗红色或黑色。常伴随呕血、休克等危急症状。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并采取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抢救措施。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后形成黑便。出血量较少时可能仅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治疗需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4、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多呈黑色黏稠状。典型症状包括饥饿痛、夜间痛等。内镜检查可确诊,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并规范使用抑酸药物。

5、胃癌出血:

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可能导致持续性黑便,常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胃镜活检明确诊断,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姑息性治疗。

发现黑便后应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方面需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记录出血量,同时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若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表现或呕血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反复黑便患者建议完善胃肠镜、腹部CT等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可能,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评估贫血程度。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宝宝腹泻粪便腥臭发烧怎么回事?

宝宝腹泻粪便腥臭伴随发烧可能由肠道感染、饮食不当、乳糖不耐受、细菌性痢疾或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肠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侵入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诺如病毒或大肠杆菌感染。粪便呈水样伴腥臭味,体温可达38℃以上。治疗需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道黏膜保护剂。

2、饮食不当:

摄入变质食物或过敏原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粪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残渣。调整饮食结构,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轻度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处理。

3、乳糖不耐受:

肠道乳糖酶缺乏导致糖类发酵产气,粪便呈酸腐味伴泡沫。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母乳喂养可添加乳糖酶制剂。低热状态通常随腹泻改善自行消退。

4、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发结肠化脓性炎症,典型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高热时需配合退热药物。

5、轮状病毒感染:

秋冬季高发的病毒性肠炎,粪便呈蛋花汤样且量多,易引发重度脱水。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发病期间重点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静脉补液。

患儿应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汤、苹果泥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可继续维持,配方奶喂养可暂时稀释浓度。恢复期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重建肠道菌群平衡。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热门标签

昏迷 疟疾 视盘炎 胃憩室 蛋白血症 脐带脱垂 桡骨颈骨折 腕关节结核 反应性精神病 十二指肠球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