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我的手脚来回跑着痛,痛起来动都动不了,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结石痛起来了怎么缓解疼痛?

结石痛发作时可通过药物镇痛、热敷及调整体位缓解。

结石引起的肾绞痛通常与泌尿系统结石移动导致输尿管痉挛有关,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刀割样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及血尿。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消旋山莨菪碱片或曲马多缓释片,前两者能解除平滑肌痉挛,后者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热敷疼痛区域有助于放松局部肌肉,水温控制在40-50℃为宜,单次持续15-20分钟。采取患侧朝上的侧卧位可减轻结石对输尿管的压迫,同时保持适量饮水促进结石位移,但急性期不宜过量避免加重肾盂压力。

发作期间建议低盐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并及时就医排查结石位置与大小。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宝宝睡觉频繁来回翻滚怎么办?

宝宝睡觉频繁来回翻滚可能与睡眠环境不适、睡前过度兴奋、生长发育需求、消化不适、缺钙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建立规律作息、补充营养等方式改善。

1、睡眠环境不适:

被褥过厚、室温过高或过低、光线过亮等都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建议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使用透气棉质寝具,睡前拉好窗帘营造黑暗环境。夜间可开小夜灯但避免直射宝宝面部。

2、睡前过度兴奋:

睡前玩耍过于激烈、看刺激性电视节目都会导致神经兴奋。建议睡前1小时进行抚触按摩、听轻音乐等安静活动,建立洗澡-喝奶-刷牙-讲故事的标准睡前程序。

3、生长发育需求:

婴幼儿在睡眠中会通过动作锻炼大运动能力。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只要没有哭闹无需干预。可以白天增加爬行、站立等运动量,帮助释放生长能量。

4、消化不适:

晚餐过饱、食物过敏可能引起腹胀腹痛。建议睡前2小时完成进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母乳妈妈需注意饮食,配方奶宝宝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

5、缺钙影响:

血钙不足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保证每日400IU维生素D补充,适当增加奶酪、芝麻等高钙辅食。如伴随枕秃、夜惊等症状需就医检测微量元素。

改善宝宝睡眠需要综合调理,白天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接触自然光,睡前进行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含镁的香蕉、燕麦等食物。如翻滚伴随持续哭闹、呼吸异常需排除中耳炎、过敏等疾病,建议记录睡眠日志帮助医生判断。建立固定的就寝仪式最重要,一般2-4周可见明显改善。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宝宝睡觉频繁来回翻滚怎么回事?

宝宝睡觉频繁来回翻滚可能由睡眠环境不适、生长发育活跃、睡前过度兴奋、消化不适、缺钙等因素引起。

1、睡眠环境不适:

室温过高或过低、睡衣材质粗糙、床垫过硬等都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建议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选择纯棉透气睡衣,使用软硬适中的婴儿专用床垫。夜间可观察宝宝是否因出汗或寒战而频繁翻身。

2、生长发育活跃:

婴幼儿在快速生长期常出现睡眠中肢体活动增多现象。这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正常表现,可能与大脑在睡眠中整合白天学习的新技能有关。通常伴随睡眠中微笑、吮吸等动作,无需特殊干预。

3、睡前过度兴奋:

睡前玩耍时间过长、观看刺激影像或听到大声响都会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兴奋。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易醒。建议睡前1小时进行抚触、听轻音乐等安静活动,建立固定的睡眠仪式。

4、消化不适:

晚餐过饱、食物不易消化或食物过敏都可能引起腹胀、肠绞痛。这类翻滚多伴随哭闹、蜷缩体位,常见于入睡后1-2小时。可尝试拍嗝、腹部按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生菌。

5、缺钙: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枕秃、夜惊、多汗等症状。日常应保证每日400单位维生素D补充,多进行户外活动。如伴随方颅、肋骨外翻等体征需及时就医检测血钙水平。

改善宝宝睡眠质量需从多方面着手。白天保证充足活动量但避免过度疲劳,晚餐安排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泥,睡前2小时避免进食。卧室使用遮光窗帘保持黑暗环境,可播放白噪音掩盖环境杂音。建立固定的洗澡-抚触-喂奶-入睡流程,帮助宝宝形成生物钟。如频繁翻滚伴随哭闹不止、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建议记录睡眠日记并咨询儿科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肛门胀痛想大便又排不出来回事?

肛门胀痛伴随排便困难可能由痔疮、肛裂、直肠炎症、盆底肌功能障碍、肠道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缓解、物理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痔疮:

内痔或混合痔脱垂时可能压迫肛管,导致肛门坠胀感和排便不畅。痔核充血肿胀会刺激直肠末端神经,产生便意却难以排出。温水坐浴可缓解局部水肿,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痔疮栓剂或口服改善微循环药物。

2、肛裂:

肛管皮肤撕裂形成的慢性溃疡在排便时引发痉挛性疼痛,患者因恐惧疼痛而抑制排便反射。陈旧性肛裂可能形成哨兵痔,进一步阻塞肛门口。局部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配合高纤维饮食可改善症状。

3、直肠炎症:

放射性直肠炎或溃疡性直肠炎会导致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使肠腔变窄并刺激排便感受器。炎症可能伴随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需通过肠镜明确诊断后采用抗炎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治疗。

4、盆底肌失调:

盆底肌群协调障碍会导致排便时肛门括约肌反常收缩,形成功能性出口梗阻。这类患者常有长期用力排便史,可能伴随会阴部坠胀感。生物反馈治疗和盆底肌训练是主要干预手段。

5、占位性病变:

直肠息肉或肿瘤生长可能占据肠腔空间,粪便通过受阻时会产生肛门胀满感。恶性肿瘤还可能浸润神经引发疼痛。需通过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明确性质,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饮水量,增加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避免久坐久站,每4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建议采用蹲姿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便血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盆底肌功能,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

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左右来回摆头就头晕怎么回事?

左右来回摆头时出现头晕可能由内耳平衡功能失调、颈椎问题、血压波动、贫血、前庭神经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姿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内耳问题:内耳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内耳中的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当内耳功能失调时,快速摆头会刺激前庭系统,导致头晕。建议避免快速头部运动,必要时可服用前庭抑制剂如盐酸地芬尼多片,每日三次,每次25mg。

2、颈椎疾病:颈椎病变如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神经或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导致头晕。摆头时颈椎活动加剧症状。可通过热敷、颈部牵引等物理治疗缓解,必要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两次,每次300mg。

3、血压波动:快速摆头可能导致血压短暂波动,尤其是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会影响脑部供血,引发头晕。建议监测血压,保持平稳,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日一次,每次30mg。

4、贫血: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供氧不足,摆头时更易出现头晕。建议增加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菠菜,必要时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片,每日三次,每次300mg。

5、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炎是前庭神经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剧烈头晕和平衡障碍。摆头时症状加重。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日五次,每次200mg,并配合前庭康复训练。

日常生活中,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心肺功能。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颈部过度活动。如头晕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前列腺炎 多胎妊娠 恶性蓝痣 喉角化症 颈椎脱位 肝肾综合征 坏疽性脓皮症 急性扁桃体炎 持续性枕横位难产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