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今天去医院骨盆正为的检查,医生说要做手术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骨盆骨折搬运方法?
骨盆骨折搬运需固定骨盆并保持身体平直,避免二次损伤。搬运时应使用硬质担架,保持患者平卧位,尽量减少移动,并尽快送往医院。骨盆骨折常由高能量创伤如车祸、坠落等引起,可能导致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1、固定骨盆:在搬运前,需使用骨盆固定带或宽布带对骨盆进行固定,以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防止进一步损伤。固定带应紧贴骨盆,但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使用硬质担架:搬运时应选择硬质担架,避免使用软质担架或床单等,以免骨折部位因受力不均而加重损伤。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躯干和下肢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3、尽量减少移动:搬运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者的移动,尤其是骨盆部位的移动。搬运时应由多人协作,确保患者身体平稳,避免突然的晃动或扭转。 4、紧急送医:骨盆骨折可能伴随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需尽快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在送医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避免二次损伤:搬运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搬运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搬运技巧,确保患者安全。 骨盆骨折搬运需谨慎操作,固定骨盆、使用硬质担架、保持身体平直、尽量减少移动,并尽快送往医院。正确的搬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二次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效果。在搬运过程中,搬运人员应保持冷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
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骨盆骨折鉴别诊断?
骨盆骨折的治疗需根据损伤类型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常见原因包括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及病理骨折等。对于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卧床休息、骨盆带固定、止痛药物等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性骨折,则需手术固定,如外固定架、内固定钢板或螺钉等。 1、高能量外伤是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事故。对于这类骨折,及时就医评估伤情至关重要,根据骨折类型和稳定性选择治疗方案。稳定性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4-6周配合骨盆带固定逐步恢复,不稳定性骨折需手术固定以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术后需严格限制负重活动6-8周。 2、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对于这类患者,除治疗骨折外还需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骨吸收,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可促进新骨生成。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骨密度,建议每日钙摄入量1000-1200mg,维生素D3每日800-1000IU。 3、病理骨折常见于骨盆部位肿瘤或转移瘤患者。治疗需兼顾骨折修复和原发病控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性骨折,放疗可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减轻疼痛;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系统控制肿瘤进展。在肿瘤控制良好的前提下,可根据骨折部位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手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骨盆骨折的鉴别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高能量外伤所致骨折通常有明显外伤史,体检可见骨盆畸形、压痛及活动受限,X线和CT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外伤轻微,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性骨折患者多有肿瘤病史,CT和MRI检查可显示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确诊。无论何种类型骨盆骨折,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同时需注意并发症防治和功能康复。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盆骨折休克抢救流程?
骨盆骨折休克抢救流程包括快速评估、稳定生命体征、控制出血和及时手术干预。骨盆骨折可能导致大出血和休克,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液体复苏、骨盆固定和必要时的手术止血。 1、快速评估:首先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和循环情况,确认是否存在休克症状,如低血压、心率加快、皮肤湿冷等。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骨盆骨折的严重程度。 2、稳定生命体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补充血容量。监测血压、心率和尿量,确保循环稳定。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3、控制出血:骨盆骨折常伴有大出血,需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使用骨盆带或外固定器稳定骨盆,减少骨折端的移动,降低出血风险。对于严重出血,可考虑介入放射学技术进行血管栓塞。 4、及时手术干预: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或伴有严重出血的患者,需尽早进行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外固定器固定、内固定术或血管栓塞术,具体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 骨盆骨折休克抢救的关键在于快速评估、稳定生命体征、控制出血和及时手术干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风险。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盆底肌的训练方法?
骨盆底肌的训练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桥式运动和深蹲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强骨盆底肌的力量和弹性,预防尿失禁和改善性功能。骨盆底肌是支撑膀胱、子宫和直肠的重要肌肉群,长期久坐、分娩、年龄增长等因素可能导致其松弛或功能减弱。 1、凯格尔运动是最常见的骨盆底肌训练方法。具体做法是收缩骨盆底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可以在坐、站或躺的姿势下进行,重点是找到正确的肌肉群,避免用腹部或臀部发力。 2、桥式运动也能有效锻炼骨盆底肌。平躺在地面,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收紧骨盆底肌,抬起臀部,使身体从肩膀到膝盖呈一条直线,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 3、深蹲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同时对骨盆底肌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略微外展,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注意保持背部挺直,膝盖不超过脚尖,重复10-15次。 骨盆底肌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建议每天进行,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久坐、控制体重、保持规律排便等。如果出现严重的尿失禁或骨盆器官脱垂,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通过科学的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改善骨盆底肌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发育性骨盆异常怎么诊断?
发育性骨盆异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进行诊断,常见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结合骨盆测量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发育性骨盆异常的主要手段,X线可以清晰显示骨盆的骨性结构,评估骨盆的形态和对称性;CT扫描能够提供三维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分析骨盆的解剖结构;MRI则适用于观察软组织情况,评估骨盆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临床评估包括骨盆测量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测量骨盆的径线和角度,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体格检查则通过触诊和观察,评估骨盆的对称性和功能状态。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对于确诊发育性骨盆异常的患者,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可能包括物理治疗、矫形器使用或手术矫正。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包茎 闭经 腹裂 甲沟炎 卵巢早衰 淋巴结炎 急性白血病 韦尼克脑病 成软骨细胞瘤 脉络膜视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