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得了荨麻疹怎么办,身上一直很痒,越抓越痒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睾丸下面痒痒越抓越痒?

睾丸下方瘙痒且抓挠后加重可能是阴囊湿疹或真菌感染引起的。阴囊湿疹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真菌感染多由红色毛癣菌等致病微生物导致,二者均可因搔抓刺激加重症状。建议避免抓挠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需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1、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与局部多汗、内裤摩擦刺激等因素相关。典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暗红色斑片,伴随密集丘疹、渗出倾向及明显瘙痒。搔抓会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形成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合并感染时可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日常应穿着纯棉透气内裤,避免热水烫洗。

2、股癣

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股癣常从腹股沟蔓延至阴囊,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脱屑,边缘隆起伴瘙痒。温暖潮湿环境会加速真菌繁殖,搔抓可能造成皮损扩散。确诊需通过真菌镜检,治疗可选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患者需单独清洗贴身衣物并用沸水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

3、接触性皮炎

对洗涤剂、安全套材质等过敏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红肿、丘疹伴灼痒感。反复搔抓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甚至诱发继发感染。明确过敏原后需立即停止接触,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者需口服氯雷他定。建议选择无香型沐浴露,新购内裤应先清洗后再穿着。

4、阴虱病

阴虱寄生在阴毛区域时,其唾液分泌物会引发剧烈瘙痒,夜间症状尤为明显。搔抓可能导致皮肤抓痕、血痂或毛囊炎。确诊需在显微镜下发现虫体或虫卵,治疗需剃除阴毛并外用百部酊,贴身床具需高温熨烫。性伴侣需同时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5、神经性皮炎

长期精神紧张可能诱发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阴囊等易摩擦部位。特征为苔藓样变皮损伴阵发性剧痒,搔抓后出现明显抓痕。治疗可采用卤米松乳膏配合抗组胺药物,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应避免过度清洁,洗澡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

日常护理需注意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后完全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出汗后及时清洁。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若瘙痒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皮肤溃烂、渗液等症状,应立即到皮肤科就诊,切勿自行长期使用含激素药膏。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血糖波动可能加重皮肤症状。

高建军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生殖系统

脚踝很痒越抓越痒?

脚踝瘙痒越抓越痒可能与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湿疹、真菌感染或荨麻疹有关。瘙痒时避免抓挠,可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就医明确病因。

1、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频繁清洁可能导致脚踝皮肤屏障受损,出现干燥脱屑伴瘙痒。建议减少碱性清洁剂使用,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穿棉质透气袜减少摩擦。若伴随皲裂出血需警惕继发感染。

2、接触性皮炎

袜子染料、鞋材或草地接触可能引发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需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更换无荧光剂棉袜,急性期可短期外用弱效激素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使用含薄荷的止痒产品刺激皮肤。

3、慢性湿疹

长期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瘙痒多与遗传或免疫异常相关,常见鳞屑性斑块或渗出。建议避免热水烫洗,选择不含香精的温和洗剂,发作期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卤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等抗生素。

4、足癣蔓延

脚趾间真菌感染扩散至脚踝时会出现环状红斑伴脱屑,夜间瘙痒加剧。需保持足部干燥通风,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确诊后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喷雾,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进行系统治疗。

5、荨麻疹

食物、药物或冷热刺激诱发组胺释放,导致脚踝出现风团样皮疹,搔抓后面积扩大。记录过敏日记排查诱因,急性发作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反复发作需检测过敏原。血管性水肿伴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

日常应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沐浴后及时擦干脚踝褶皱处。瘙痒剧烈时可短暂冷敷或轻拍代替抓挠,避免使用酒精或醋等刺激性物质。长期不愈或伴随发热、脓疱等症状需排查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系统性疾病,皮肤镜或真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夜间症状明显者可睡前服用抗组胺药物改善睡眠质量。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宝宝抓头是什么原因?

宝宝抓头可能是头皮瘙痒、皮肤干燥、湿疹、过敏反应或习惯性动作引起的。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红肿、脱屑等症状,必要时就医排查。

1、头皮瘙痒

汗液刺激或清洁不足可能导致头皮瘙痒。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出汗后未及时清洁易滋生细菌。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宝宝头皮,选择无刺激婴儿洗发产品。若出现红色丘疹或黄色结痂,需警惕脂溢性皮炎。

2、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或过度清洁会破坏头皮屏障。表现为细小白色皮屑,抓挠后可能出现泛红。可涂抹婴儿专用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头部。

3、湿疹

特应性皮炎在婴幼儿头面部多发,伴随红斑、渗液和剧烈瘙痒。可能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接触羊毛织物或过热环境会加重。医生可能开具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或氧化锌洗剂。

4、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或接触性过敏原如洗发水成分可引发瘙痒。母乳喂养宝宝需排查母亲饮食中的牛奶、鸡蛋等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帮助确诊,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等抗组胺药物。

5、习惯性动作

部分婴幼儿通过抓头自我安抚或缓解出牙期牙龈不适。表现为无皮肤异常的规律性动作,清醒时频率增高。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提供牙胶等方式干预,通常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保持宝宝指甲修剪圆钝,避免抓伤引发感染。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选择纯棉透气材质的衣物和寝具。哺乳期母亲应记录饮食日记,发现可疑过敏食物及时暂停摄入。若抓挠伴随发热、脓疱或脱发等症状,需立即就诊儿科或皮肤科。日常护理可尝试冷敷止痒,但禁止自行使用含薄荷脑的外用药。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防止宝宝抓脸的方法?

防止宝宝抓脸可通过戴防护手套、修剪指甲、使用安抚玩具、分散注意力、保持皮肤清洁等方式实现。宝宝抓脸可能与皮肤瘙痒、习惯性动作、出牙期不适、湿疹刺激、环境干燥等因素有关。

1、戴防护手套

选择透气柔软的纯棉手套,避免化纤材质引起过敏。手套松紧需适中,防止影响血液循环。每日检查手套内是否有线头缠绕手指,定期更换清洗。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抗拒佩戴,避免引发情绪烦躁。

2、修剪指甲

使用婴儿专用圆头指甲剪,在宝宝熟睡时操作更安全。修剪频率建议每周2-3次,指甲边缘需磨平防止留有毛刺。若不小心剪破皮肤,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止血。避免剪得过短导致甲床外露疼痛。

3、使用安抚玩具

选择可啃咬的硅胶牙胶或布艺玩偶,满足宝宝手口探索需求。玩具大小需超过口腔直径防止误吞,定期高温消毒。通过玩具引导宝宝双手活动,逐步替代抓脸行为。注意避免玩具带有细小零件或尖锐装饰。

4、分散注意力

当宝宝出现抓脸动作时,轻声呼唤或展示彩色卡片转移注意。可播放轻柔音乐或进行亲子抚触互动。建立固定的游戏时间规律,消耗宝宝过剩精力。长期坚持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减少无意识抓挠。

5、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拭面部,特别注意清洁奶渍和汗液。沐浴后及时涂抹婴儿润肤霜,改善皮肤干燥脱屑。湿疹患儿需遵医嘱使用弱效激素药膏。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湿巾刺激皮肤。

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宝宝面部是否有抓伤痕迹,轻微破皮可涂抹凡士林保护。若伴随皮肤红肿、渗液等异常,需警惕细菌感染可能。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哺乳期妈妈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海鲜等易致敏食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多数宝宝抓脸行为会随月龄增长逐渐改善。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皮肤瘙痒一抓就起包怎么办?

皮肤瘙痒一抓就起包可能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或蚊虫叮咬有关,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止痒药膏、保湿护理、避免过敏原及冷敷缓解。

1、荨麻疹:

荨麻疹表现为皮肤突发红色风团伴剧烈瘙痒,抓挠后皮损扩大。病因包括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或感染。治疗需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记录发作诱因。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致敏物质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渗出。发病与Ⅳ型变态反应相关。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症状,同时需彻底清洗接触部位。反复发作者应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3、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皮脂分泌减少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轻微摩擦即出现抓痕样荨麻疹。建议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8℃以下。老年患者可配合口服维生素E改善皮肤代谢。

4、过敏反应:

食用海鲜、坚果等食物后出现速发型过敏反应,皮肤出现风团伴血管性水肿。需立即停用可疑食物,口服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既往有严重过敏史者应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

5、蚊虫叮咬:

节肢动物唾液蛋白引发局部超敏反应,形成直径2-10毫米的红色丘疹。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避免抓破导致继发感染。户外活动时使用避蚊胺成分驱虫剂预防。

日常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洁皮肤。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若瘙痒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可能。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50%-60%可有效减少皮肤刺激。

刘亚铃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偏瘫 混合痔 狂犬病 角膜擦伤 乳头皲裂 化脓性角膜炎 颈部脊髓水肿 肾上腺髓质增生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