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一般不会传染家人。肝硬化本身不是传染性疾病,但部分导致肝硬化的病因可能具有传染性。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形成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常见病因包括长期酗酒、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传染性因素,这些情况不会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但若肝硬化由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引起,则需警惕病毒通过血液、母婴或性接触传播的风险。
由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其血液和体液可能携带病毒。家人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性接触时使用安全套,并建议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日常共餐、拥抱等普通接触不会传播病毒。
肝硬化患者及家属应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孕妇查胆汁淤积通常需要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确诊主要依赖血清总胆汁酸检测,该指标是诊断的核心依据。伴随检查还包括肝功能检测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检测有助于评估胆汁排泄功能。部分医疗机构会同步检测甘胆酸水平作为辅助指标。超声检查可排除胆囊结石等器质性疾病,但无法直接诊断胆汁淤积。
孕妇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并避免抓挠。
PD-1抑制剂治疗主要适用于晚期实体瘤及部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PD-1抑制剂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其适应证主要包括三类人群。一是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特别是PD-L1表达阳性且无EGFR/ALK基因突变者。二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无论是否存在BRAF基因突变均可考虑使用。三是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其他如头颈鳞癌、尿路上皮癌等实体瘤患者也可能获益。使用前需评估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等生物标志物,同时排除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等禁忌证。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处理。
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是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或骨髓问题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其浓度直接反映贫血程度。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诊断为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结构异常,需根据分型采取输血或去铁治疗。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男性低于4.0×10¹²每升或女性低于3.5×10¹²每升提示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数量减少且体积增大,可能与叶酸缺乏有关,需补充叶酸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慢性肾病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时,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治疗。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反映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百分比,男性低于40%或女性低于37%提示贫血。失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降低,可能伴随心率加快、皮肤苍白,需止血后输注浓缩红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压积异常,需进行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4、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可区分贫血类型,80-100飞升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小于80飞升为小细胞性贫血,大于100飞升为大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通常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需联合血清铁蛋白检测确诊。酒精中毒可能导致大细胞性贫血,需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族。
5、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正常值为0.5%-1.5%,升高提示溶血或出血,降低提示再生障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增多,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放射线损伤导致网织红细胞减少时,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发现血常规异常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同时限制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建议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完善铁代谢、溶血筛查等检查,根据贫血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疗效。重度贫血患者需卧床休息防止晕厥,必要时住院接受输血治疗。
急性胰腺炎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非感染性炎症,主要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类。
水肿型急性胰腺炎占大多数,胰腺组织以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通常由胆道疾病或酒精刺激诱发。患者可能出现中上腹持续性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显著升高。治疗上需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缓解症状,同时配合注射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
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属于重症类型,胰腺实质发生出血坏死并伴随血管损伤,可能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该类型除剧烈腹痛外还可出现休克、高热等全身症状,腹部CT检查可见胰腺广泛坏死灶。治疗需在重症监护下进行,除基础治疗外可能需行腹腔灌洗或坏死组织清除手术,必要时使用注射用乌司他丁等蛋白酶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
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期应严格遵循低脂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酒精摄入,慢性胰腺炎病史者需长期服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复查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警惕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发生。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