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询问下小孩子得了慢性肾炎事情...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慢性肾炎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肾炎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从数年至数十年不等,主要与病理类型、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有关。

慢性肾炎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的患者,肾功能可长期保持稳定,部分患者生存期可达30年以上。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常用降压药如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可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血肌酐,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肾功能,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预防感染和脱水等加重肾损伤的因素。

若进展至慢性肾脏病3-4期,生存期可能缩短至10-15年。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需加强贫血纠正和钙磷代谢管理,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碳酸钙片等药物。严格控制水分和电解质摄入,限制高钾高磷食物,必要时开始低剂量透析准备。合并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需定期进行心脏功能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或肾移植阶段,5年生存率在50-60%左右,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各具优势,肾移植后生存期可明显延长。

慢性肾炎患者需终身随访管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加重、尿量减少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建议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疾病管理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有助于延缓肾功能进展,但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指导下进行。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病因及预后。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多在数周至数月,通常由链球菌感染等诱发;慢性肾炎病程超过3个月,多由长期肾脏损伤或急性肾炎迁延不愈导致,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炎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部分患者伴有发热或乏力。症状多在感染后1-3周出现,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可完全康复。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需长期控制血压和蛋白摄入以延缓病情。

急性肾炎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为主,免疫荧光可见免疫复合物沉积。慢性肾炎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等不可逆损伤,影像学检查可见肾脏体积缩小。实验室检查中,急性肾炎补体C3水平常暂时性降低,慢性肾炎则可能出现持续性低补体血症伴血肌酐升高。

治疗方面,急性肾炎以卧床休息、限盐利尿为主,严重者需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肾炎需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蛋白尿,合并肾功能不全时需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两类肾炎患者均应避免劳累、感染和肾毒性药物,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肾炎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慢性肾炎患者平时应注意控制饮食、规律作息、预防感染、定期复查、合理用药等方面。慢性肾炎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肾脏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以避免病情加重。

1、控制饮食

慢性肾炎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调味品。蛋白质摄入需适量,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同时应控制高磷、高钾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坚果、香蕉等,防止电解质紊乱。

2、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

3、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4、定期复查

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压等指标,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等检查。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5、合理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中药使用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滥用偏方和保健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就诊时告知医生所有用药情况。

慢性肾炎患者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适度体重。饮食上可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注意观察水肿、尿量变化等症状,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规范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日常可记录饮食和症状变化,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肾炎患者需要控制豆浆摄入量吗?

慢性肾炎患者通常需要控制豆浆摄入量,过量饮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豆浆富含植物蛋白和磷,肾功能受损时可能影响代谢。

慢性肾炎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过量摄入植物蛋白会增加含氮废物堆积。豆浆中每100克约含3克蛋白质,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豆浆中的磷含量较高,肾功能不全时易导致血磷升高,引发骨骼和心血管问题。建议每日豆浆摄入量控制在200毫升以内,优先选择低磷低蛋白配方。

部分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放宽限制。早期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代偿良好时,在医生指导下可少量饮用豆浆补充营养。选择自制豆浆可减少添加剂摄入,煮沸时间延长有助于降低磷含量。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必要时可将豆浆作为蛋白补充来源,但需严格监测血磷和肌酐水平。

慢性肾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方案。除控制豆浆外,还需限制高钾、高钠食物摄入,保持清淡饮食。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食谱,平衡营养摄入与肾脏保护需求。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应立即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怎么区分?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可通过起病速度、病程长短、症状特点及预后等方面区分。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多与感染相关;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常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两者在治疗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需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活检综合判断。

急性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诱发,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症状突然出现且程度较重。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血清补体C3水平暂时性降低。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可完全康复,肾功能一般不会持续恶化。慢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蛋白尿或血尿,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夜尿增多、贫血、高血压等症状。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竭,需长期药物控制或透析治疗。

从病理改变来看,急性肾炎以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为主,肾小球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肾炎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等不可逆损伤。影像学检查中,急性肾炎肾脏体积正常或轻度增大,慢性肾炎晚期会出现双肾对称性缩小。肾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能明确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日常需注意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尿泡沫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慢性肾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压药或利尿剂剂量,每3-6个月评估一次肾小球滤过率。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呕血 腹泻 近视 干眼症 农民肺 黄体囊肿 角膜擦伤 低蛋白血症 雷诺综合征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