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病人,右脚趾5个干性坏疽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吴中朝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立即预约
杨建梅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足看什么科?

糖尿病足建议就诊内分泌科或血管外科,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感染、足部畸形等原因引起。

1、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患者通常需要在内分泌科进行血糖管理。内分泌科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调整降糖药物方案,如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血糖控制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内分泌科还可能联合其他科室进行综合治疗。

2、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主要处理糖尿病足伴随的下肢血管病变。医生可能通过血管超声、造影等检查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必要时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或旁路手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足部溃疡愈合,减少截肢风险。

3、骨科

严重的糖尿病足可能伴随骨关节感染或畸形,需要骨科医生参与治疗。骨科可能进行清创手术、截骨矫形或关节固定等操作。对于合并骨髓炎的病例,骨科医生会制定抗感染和手术方案。

4、烧伤整形科

糖尿病足溃疡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可能需要烧伤整形科进行创面修复。医生会评估溃疡情况,选择负压吸引、皮瓣移植等治疗方法促进创面愈合。专业的创面处理有助于减少感染和截肢概率。

5、感染科

糖尿病足合并严重感染时,感染科医生会指导抗生素使用方案。医生可能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等药物。控制感染是避免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足部皮肤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伤。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每日检查足底有无破损。发现足部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营养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维持合理体重。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糖尿病足的症状和表现?

糖尿病足主要表现为足部感觉异常、溃疡、感染等症状,主要有足部麻木刺痛、皮肤干燥皲裂、伤口难以愈合、足部变形、坏疽等表现。糖尿病足通常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压力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

1、足部麻木刺痛

糖尿病足患者常出现足部感觉异常,表现为麻木、刺痛或烧灼感。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受损,引起感觉神经功能障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随着病情进展,感觉逐渐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疼痛、温度变化或压力,容易忽视足部损伤。

2、皮肤干燥皲裂

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皮肤常出现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自主神经调节和汗腺功能,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减少,角质层水分流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细菌更容易侵入,增加感染风险。足跟部位尤其容易出现深而疼痛的裂口,严重时可能出血。

3、伤口难以愈合

糖尿病足患者的小伤口往往难以愈合,可能逐渐扩大形成慢性溃疡。这是由于高血糖影响白细胞功能、血管病变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神经病变使患者未能及时发现伤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溃疡好发于足底、足趾等压力集中部位,初期可能仅为小水泡或擦伤,但很快发展为深部组织感染。

4、足部变形

长期糖尿病可能导致足部骨骼和关节结构改变,表现为足弓塌陷、锤状趾、爪形趾等畸形。这是由于神经病变导致足部小肌肉萎缩,肌腱挛缩,使足部生物力学分布异常。足部变形会改变受力点,在异常压力部位容易形成胼胝和溃疡,进一步加重足部损害。

5、坏疽

严重糖尿病足可能出现组织坏死,表现为局部发黑、恶臭、界限清楚的坏疽。这是由于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合并感染后加速组织坏死。坏疽可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后者常伴有严重感染,可能快速扩散,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糖尿病足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注意有无伤口、红肿等异常;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合适鞋袜,减少足部压力;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戒烟限酒,改善血液循环;发现足部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足部护理需要长期坚持,预防胜于治疗,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日常护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糖尿病足筛查项目?

糖尿病足筛查项目主要包括足部皮肤检查、神经功能评估、血管功能检测、足部压力分析和感染指标监测。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预防严重足部溃疡和截肢风险。

1、足部皮肤检查

足部皮肤检查是糖尿病足筛查的基础项目,主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干燥程度以及有无破损、溃疡、鸡眼或胼胝。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障碍,足部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皲裂,甚至微小伤口不易察觉。检查时需特别注意足底、趾缝等隐蔽部位,这些区域容易因摩擦或压迫形成溃疡。定期皮肤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

2、神经功能评估

神经功能评估通过10克单丝试验、音叉振动觉测试和踝反射检查等方法,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对疼痛、温度和压力的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因外伤或长时间压迫而不自知。神经功能评估可以量化神经损伤程度,为后续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严重的神经病变患者需要更加频繁的足部检查和特殊护理。

3、血管功能检测

血管功能检测包括踝肱指数测量、足背动脉触诊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用于评估下肢血液循环状况。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导致足部供血不足,伤口愈合能力下降。血管功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血流受限情况,预测足部溃疡风险。对于血管病变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或血管外科会诊,以改善下肢血供。

4、足部压力分析

足部压力分析通过步态评估和压力分布检测,识别足部异常受力区域。糖尿病患者足部生物力学改变可能导致局部压力集中,长期高压区域容易形成溃疡。压力分析可以帮助定制个性化的减压鞋垫或矫形器,重新分布足底压力,预防溃疡发生。对于已有足部畸形的患者,定期压力分析尤为重要。

5、感染指标监测

感染指标监测包括足部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观察,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足部伤口容易继发感染,且感染往往进展迅速。早期识别感染迹象可以及时开始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导致骨髓炎或全身性感染。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创面评估和细菌培养,指导抗感染治疗。

糖尿病足筛查应定期进行,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全面足部检查,高风险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除专业筛查外,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脚行走,选择合适鞋袜,每天自行检查足部。发现任何皮肤破损、红肿或异常感觉应及时就医。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戒烟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规范的筛查和日常护理,大多数糖尿病足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预防。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糖尿病足怎么治疗?

糖尿病足可通过控制血糖、伤口护理、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足通常由长期高血糖、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基础,严格控制血糖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同时配合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糖化血红蛋白在合理范围内。

2、伤口护理

糖尿病足溃疡需要专业伤口护理,包括清创、敷料选择和换药。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坏死组织,根据伤口情况选择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或银离子敷料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受压和摩擦,必要时使用减压鞋垫或支具。

3、药物治疗

针对糖尿病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等方面。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可配合使用前列腺素E1、贝前列素钠等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甲钴胺、硫辛酸等营养神经药物。

4、血管介入治疗

对于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血管介入治疗可改善下肢血供。常见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斑块旋切术等。这些微创手术能够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足部血液供应,促进溃疡愈合。

5、手术治疗

严重糖尿病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术、截肢术、血管旁路移植术等。对于广泛坏死或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部分截肢以保全生命。血管旁路移植术适用于长段动脉闭塞的患者,可重建下肢血运。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伤口、水泡或红肿,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控制饮食,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戒烟限酒,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血糖和足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处理。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糖尿病足早期可以控制吗?

糖尿病足早期通常可以控制,关键在于及时干预和规范管理。糖尿病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控制血糖、伤口护理、改善循环、预防感染、定期检查。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糖尿病足发展的核心因素,患者需通过饮食调整、规律运动和药物干预维持血糖稳定。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注射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同时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标可显著延缓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进展。

2、伤口护理

早期出现足部微小破损时,需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洁并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可选用无菌敷料覆盖,每日观察伤口变化。神经病变患者因痛觉减退易忽视伤口,建议建立每日足部检查习惯,使用镜子辅助观察足底。

3、改善循环

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局部缺血,加重足部病变。患者应戒烟并控制血压血脂,医生可能开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或西洛他唑扩张血管。适度进行踝泵运动、足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造成损伤。

4、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微小伤口可能快速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红肿热痛或渗液时,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医生可能根据结果选择头孢类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日常应穿透气棉袜和宽松鞋子,避免赤足行走。

5、定期检查

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专业足部评估,包括神经感觉测试、血管超声等。内分泌科与足病专科联合随访能早期发现风险,对胼胝、嵌甲等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患者掌握正确的剪趾甲方法和足部保湿技巧同样重要。

糖尿病足早期管理需综合多学科协作,患者应建立血糖监测记录和足部检查日记。选择平底防滑鞋并避免长时间站立,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彻底擦干趾缝。营养方面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发现足部温度异常、颜色改变或伤口两周未愈时,须立即就医而非自行处理。通过系统防控,多数早期病变可避免进展为严重溃疡或截肢。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急性肾衰竭 创伤性膈疝 肱骨头骨折 强迫性障碍 桡神经麻痹 嗜酸性腺瘤 肾性尿崩症 慢性前列腺炎 脊髓型颈椎病 桡骨下端骨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