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重症肌无力

临床发现重症肌无力与我们的身体内部结构有关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小禾科普 主任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重症肌无力治不好吗?

重症肌无力可通过药物治疗、免疫调节、胸腺切除手术、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重症肌无力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胸腺瘤、遗传因素、感染、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症状。

1、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通常以药物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溴吡斯的明片60mg/次,每日3次、泼尼松片10mg/次,每日1次、硫唑嘌呤片50mg/次,每日1次。这些药物可改善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缓解症状。

2、免疫调节:重症肌无力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免疫调节治疗是重要手段。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g/kg/天,连续5天或使用利妥昔单抗375mg/m²,每周1次,连续4周可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3、胸腺切除手术:对于伴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患者,胸腺切除术是有效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术和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可改善病情,降低复发率。

4、血浆置换:对于重症患者或急性加重期,血浆置换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的异常抗体,缓解症状。每次置换血浆量约为1.5-2倍血浆容量,每周进行2-3次,连续2-3周。

5、日常护理:重症肌无力患者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饮食上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等。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保持积极心态,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烧伤分期及临床表现?

烧伤可根据深度和严重程度分为四个分期,分别是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和Ⅲ度烧伤。Ⅰ度烧伤仅损伤表皮层,表现为皮肤发红、轻微疼痛;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出现水疱、明显疼痛;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少、疼痛减轻;Ⅲ度烧伤伤及全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皮肤呈焦痂状、无痛感。

1、Ⅰ度烧伤:Ⅰ度烧伤仅影响表皮层,皮肤呈现红斑、轻度肿胀和疼痛。这种烧伤通常由短暂接触热源或阳光暴晒引起。护理时可用冷水冲洗伤处,涂抹芦荟胶或烧伤膏,避免摩擦和二次损伤。

2、浅Ⅱ度烧伤: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皮肤出现水疱、红肿和剧烈疼痛。这种烧伤多由热液体或蒸汽烫伤引起。护理时应保持水疱完整,使用无菌敷料覆盖,避免感染。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促进愈合。

3、深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少,皮肤呈苍白或蜡黄色,疼痛感减轻。这种烧伤通常由长时间接触热源或化学物质引起。护理时需清创处理,使用生物敷料或人工皮肤覆盖,必要时进行植皮手术。

4、Ⅲ度烧伤:Ⅲ度烧伤伤及全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皮肤呈焦痂状,无痛感。这种烧伤多由火焰、电击或强酸强碱引起。护理时需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组织,进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愈合。

5、伴随症状:烧伤可能伴随休克、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休克多由体液大量丢失引起,需及时补液;感染由皮肤屏障破坏引起,需使用抗生素;器官功能衰竭由全身炎症反应引起,需综合治疗。

烧伤后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炎症反应。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拉伸,防止疤痕挛缩和功能障碍。保持伤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密切观察愈合情况,及时就医处理异常。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有关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能由头部外伤、脑萎缩、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引起。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血肿增大,症状会逐渐加重。

1、头痛: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头痛,通常位于额部或顶部,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程度与血肿大小及颅内压升高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

2、认知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与血肿压迫脑组织或影响脑部血液循环有关,严重时可发展为痴呆。

3、肢体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通常表现为一侧上肢或下肢活动受限。这种症状可能与血肿压迫运动皮层或影响运动传导通路有关,严重时可导致瘫痪。

4、语言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或理解能力下降等语言障碍。这些症状可能与血肿压迫语言中枢或影响语言相关脑区功能有关,严重时可完全丧失语言能力。

5、意识障碍: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这些症状通常提示颅内压显著升高或脑组织严重受压,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轻度症状可通过观察和药物治疗,如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等。中重度症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钻孔引流术或开颅血肿清除术。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头部外伤,控制血压,定期复查,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等,有助于促进康复。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甘蓝等,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摄入。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甲亢危象的主要临床表现?

甲亢危象是一种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并发症,通常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心悸、恶心呕吐、精神状态改变、脱水等。

1、高热:甲亢危象患者常出现体温急剧升高,可达39℃以上,甚至超过40℃。高热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导致代谢亢进有关,需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次,每6小时一次。

2、心悸:患者常伴有心率显著加快,可达140次/分钟以上,甚至出现心律失常。这与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作用有关,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10mg/次,每日3次或美托洛尔缓释片50mg/次,每日1次控制心率。

3、恶心呕吐:甲亢危象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甲状腺激素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有关,需使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片10mg/次,每日3次或多潘立酮片10mg/次,每日3次缓解症状。

4、精神状态改变: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烦躁、谵妄甚至昏迷等精神状态改变。这与甲状腺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刺激有关,需使用镇静药物如地西泮片5mg/次,每日2次或劳拉西泮片1mg/次,每日2次控制症状。

5、脱水:由于高热、呕吐等原因,患者常出现严重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需及时补充液体,如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甲亢危象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桥脑多发腔隙性梗塞临床表现?

桥脑多发腔隙性梗塞可能由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肢体无力、语言障碍、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症状。

1、头晕:桥脑多发腔隙性梗塞患者常出现头晕,可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建议患者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保持充足休息,必要时可服用改善脑循环的药物如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三次。

2、肢体无力:患者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与梗塞部位影响运动传导通路有关。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电刺激、按摩等方式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3、语言障碍:梗塞累及语言中枢可能导致表达或理解困难。建议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如重复发音练习、情景对话等,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改善脑代谢的药物如胞磷胆碱钠片0.2g每日三次。

4、共济失调:患者可能出现行走不稳、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与桥脑小脑传导通路受损有关。可通过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康复方法改善,同时注意预防跌倒。

5、吞咽困难:梗塞影响延髓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建议调整饮食质地,如糊状食物,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配合使用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如甲钴胺片0.5mg每日三次。

桥脑多发腔隙性梗塞患者日常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口腔炎 膀胱结石 两性畸形 慢性喉炎 上颌前突 肺棘球蚴病 阿米巴结肠炎 肝炎后综合征 梗阻性脑积水 肌萎缩侧索硬化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