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孩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孩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对症用药、环境调节、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处理。该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刺激、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充足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咽干咽痛症状。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每日总饮水量按体重每公斤50-80毫升计算。母乳喂养婴儿可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刺激咽喉。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式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忌用酒精擦浴。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每2小时一次,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3、对症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氨溴索口服溶液祛痰。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禁用含麻黄碱的滴鼻剂。抗生素需经血常规检查确认细菌感染后遵医嘱使用。

4、环境调节:

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夜间垫高枕头缓解鼻塞。患儿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材料,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耳痛、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中耳炎或肺炎征兆。与其他儿童保持隔离,餐具玩具每日消毒。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疫苗接种需症状完全消失后补种。

饮食宜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冷饮。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可通过猕猴桃、橙汁等补充。恢复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做好防护,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免疫力低下易得上呼吸道感染?

免疫力低下易得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与营养不良、睡眠不足、慢性疾病、长期压力、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1、营养不良:

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长期偏食或节食人群容易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抗体合成能力下降,建议通过均衡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

2、睡眠不足:

睡眠期间是免疫系统修复的关键时段,长期熬夜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研究发现连续两周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4倍。

3、慢性疾病:

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会持续消耗免疫资源,可能与血糖波动损伤中性粒细胞功能、尿毒症毒素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有关。这类患者常合并反复鼻窦炎、支气管炎等感染。

4、长期压力:

持续心理压力会刺激皮质醇过量分泌,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临床表现为压力事件后2-3周内频发咽喉痛、感冒等症状。

5、缺乏运动:

适度运动能促进免疫细胞循环和抗体分泌,而久坐不动会使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率下降30%。建议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训练反而抑制免疫。

日常应注意保持膳食多样化,每日摄入12种以上食物,重点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西兰花等食材。规律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匹多莫德、脾氨肽等。出现持续发热、脓痰等细菌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就医。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普通内科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支气管炎吗?

上呼吸道感染与支气管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鼻、咽、喉部的炎症,而支气管炎则涉及气管及支气管的病变。两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均有差异。

1、解剖位置不同:

上呼吸道感染病变范围局限于鼻咽部、扁桃体及喉部,医学上称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或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则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属于下呼吸道感染范畴。解剖位置的差异直接导致症状表现不同。

2、病原体差异:

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支气管炎则可能由病毒、细菌或理化刺激共同作用,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更易侵犯下呼吸道。病原体不同决定治疗方案需针对性选择。

3、症状表现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为主,偶伴低热。支气管炎典型症状为持续性咳嗽、咳痰,严重时出现胸闷气促,听诊可闻及肺部啰音。症状持续时间通常超过上呼吸道感染。

4、并发症风险:

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较少,可能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支气管炎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肺功能进行性下降风险。并发症严重程度反映疾病本质差异。

5、治疗原则区分:

上呼吸道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支气管炎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可能需联合使用祛痰药、支气管扩张剂,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治疗强度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预防两类呼吸道疾病均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建议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适量食用白萝卜、梨子等润肺食材。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可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吸烟人群应尽早戒烟,减少呼吸道黏膜刺激。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该如何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休息、对症药物治疗、物理降温、中医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力下降、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休息:

保证每日2000毫升以上温水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卧床休息可减少体力消耗,建议保持每天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用嗓或接触冷空气,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

2、对症药物治疗:

针对发热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鼻塞症状可选用盐酸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咳嗽明显时可服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物。使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联合用药。

3、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前额可贴退热贴,腋下及腹股沟处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婴幼儿禁用冰敷。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4、中医治疗:

风寒型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风热型适用银翘散。穴位按摩选取大椎、风池等穴位缓解症状。中药代茶饮如金银花、板蓝根等具有抗病毒作用。中医治疗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耳痛、胸闷等并发症征兆。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防止感染加重。老年患者应注意预防肺炎等继发感染。症状持续3天无缓解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饮食宜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汤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与家人共用餐具。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前可接种疫苗预防。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上呼吸道感染吃什么药效果好?

上呼吸道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抗生素及中成药五大类,具体选择需结合病因与症状。

1、抗病毒药物:

适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如流感病毒引起时可选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对普通感冒病毒无效。使用前需经医生评估病原体类型,避免滥用。

2、解热镇痛药:

针对发热、头痛等症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多数人群,但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但胃肠道不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两种药物均需控制剂量与用药间隔。

3、止咳化痰药:

右美沙芬适用于干咳症状,通过抑制咳嗽中枢起效;氨溴索等黏液溶解剂可稀释痰液,帮助排痰。痰多黏稠时建议选用祛痰药而非强力镇咳药,避免痰液滞留加重感染。

4、抗生素:

仅当合并细菌感染时考虑使用,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认细菌感染证据,盲目使用易导致耐药性。普通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无效。

5、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型感冒效果较好。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风寒与风热证型用药相反,错误使用可能加重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类、汤面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缓解鼻塞。若发热超过3天不退、出现脓痰或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弱视 褐黄病 拉沙热 脑室炎 脑梗塞 关节结核 肝胆管结石 急性乳腺炎 胎儿脑积水 十二指肠溃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