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酮症高渗性昏迷需立即住院综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快速补液纠正脱水、胰岛素控制血糖、电解质平衡管理、病因治疗及并发症防治。
1、补液治疗:
首选生理盐水快速静脉输注,24小时内补液量通常需达到预估失水量的50%-70%。老年患者需监测中心静脉压防止心衰,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可改用5%葡萄糖溶液。补液速度应根据血压、尿量及心肺功能动态调整。
2、胰岛素应用: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每小时0.1单位/公斤。血糖下降速度需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避免血糖骤降引发脑水肿。当血糖稳定在11.1-13.9毫摩尔/升时,可过渡至皮下注射胰岛素。
3、电解质纠正:
血钾水平即使正常也应早期补钾,每升液体加入20-40毫摩尔氯化钾。密切监测血钠变化,血钠升高过快需调整补液方案。同时注意镁、磷等电解质补充,维持内环境稳定。
4、诱因控制:
积极治疗感染、急性胰腺炎等诱发疾病。停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可能加重高渗状态的药物。对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者需多学科协作处理。
5、并发症防治: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使用低分子肝素。监测意识状态变化,出现脑水肿征兆需甘露醇脱水治疗。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清醒后应制定个体化控糖方案,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高糖饮料。建议佩戴医疗警示手环,定期监测血糖及肝肾功能。出院后每周复诊评估,家属需掌握高渗状态识别方法,家中备有快速血糖检测设备。饮食遵循糖尿病膳食原则,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5克。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需立即就医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措施。该急症通常由严重脱水、感染、药物因素、未控制的糖尿病及急性疾病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极度口渴、意识障碍等症状。
1、补液治疗:
快速纠正脱水是高渗性昏迷的首要措施。需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低渗盐水补充血容量,24小时内补液量可达6-12升。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老年患者需警惕心力衰竭风险。
2、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控制高血糖的关键。血糖下降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避免血糖骤降引发脑水肿。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需改用含糖液体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3、电解质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由于胰岛素会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即使初始血钾正常也可能出现低钾血症,需在尿量充足后及时补钾,维持血钾在4.0-5.0毫摩尔/升。
4、诱因控制:
约60%病例存在感染等诱因。需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等检查,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同时需排查卒中、心梗等急性疾病,停用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加重高渗状态的药物。
5、并发症预防:
治疗期间需监测意识状态、尿量及生命体征。警惕脑水肿、血栓栓塞、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皮下胰岛素注射,并制定长期血糖管理方案。
患者出院后需每日监测血糖,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糖饮食。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预防糖尿病足,定期进行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家属应学习低血糖识别处理知识,家中备好血糖仪和含糖食品。恢复期运动需从低强度步行开始,每周累计150分钟,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长期随访内分泌科调整降糖方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可通过及时补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通常由血糖急剧升高、严重脱水、感染、药物使用不当、急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血糖升高:血糖急剧升高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直接原因,通常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导致。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胰岛素,常用药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剂量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2、严重脱水: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大量水分丢失引发严重脱水。治疗时需快速补液,首选0.9%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使用低渗盐水,补液速度根据患者血压、尿量等指标调整。
3、感染因素:感染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常见诱因,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剂量为1-2g每日一次,同时控制感染源,加强支持治疗。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可能诱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时应停用相关药物,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替代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
5、急性疾病:急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可能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如心肌梗死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同时进行心脏支持治疗。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在日常护理中需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等。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