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面部皱纹很严重,所以我想知道面部按摩除皱方法都有哪些呢
你好!1 额部除皱按摩法。为防止和消除额部皱纹,可以用双手拇指外侧的罗纹面或三、四指的指腹,从前额中线向两侧鬓角区座分推法,或单方向抹法。有皱纹时,则采用单方向抹法,从鼻根与眉弓上向前发际移动,由中线开始,逐渐抹至两侧额角。每天早晚各按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 颧颊除皱法。为防止和消除颧颊部皱纹,可从鼻侧用拇指外侧罗纹面向耳前分推或轻抹;颊部按摩是从鼻孔与口角旁开始,以相同手法向两侧鬓角区轻抹或分推。每天早晚自我按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3 下颌除皱按摩法。为防止和消除下颌部皱纹,可以用指柔法或指扣法(用指尖轻轻叩打),从下颌中线开始,向鬓角区轻轻做指柔或指叩;颌骨下皮肤也可以用相同手法,从下颌中线沿颌骨向耳后轻柔或轻叩,每天自我按摩1次,每天15分钟左右。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护肤专题 http://beauty.fh21.com.cn/hf/
按摩耳垂、颈部、足底等部位有助于辅助降血压,但需配合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无法替代药物控制。
耳垂按摩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反射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配合耳穴贴压效果更佳。颈部按摩重点针对风池穴和天柱穴,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脑供血,操作时需避免用力过猛。足底按摩优先选择涌泉穴和太冲穴,通过肝肾经络调节降低血管紧张度,建议每日睡前温水泡脚后操作。前臂内侧的内关穴按压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每次持续按压需保持适度力度。太阳穴轻柔环形按摩可缓解血管痉挛性头痛,但高血压危象患者禁用。
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芹菜、菠菜等富钾蔬菜摄入。规律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服用降压药物期间不可擅自停药。若血压持续超过160/100mmHg或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中耳炎可通过按摩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改善症状。
按摩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有助于缓解耳部胀痛。听宫穴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凹陷中,食指指腹环形揉按可减轻耳鸣症状。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中指指腹点按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按摩时力度应轻柔缓慢,每个穴位持续按压1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次。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或伴有发热时应避免按摩,需及时就医治疗。
按摩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或污水入耳。
小儿支气管炎可通过按摩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中央,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有助于缓解咳嗽和胸闷。膻中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适度揉按能宽胸理气。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推拿该穴位可宣肺止咳。按摩时力度要轻柔,以患儿能耐受为度,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3次。按摩前可配合使用婴儿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
按摩期间需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呼吸急促或不适感应立即停止。家长同时要保证患儿充足休息,多饮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神经性耳鸣可通过按摩耳周穴位、颈部肌肉放松、头皮按摩等方式缓解症状。
按摩耳周穴位时,可用拇指指腹轻揉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每个穴位按压5秒后松开,重复进行。颈部肌肉放松可采用双手四指从风池穴向肩部方向缓慢推揉,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头皮按摩可用指尖从前发际线向头顶方向轻叩,重点刺激百会穴区域。这些方法通过促进头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可能对功能性耳鸣产生一定改善作用。按摩时需保持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度导致不适。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控制情绪波动,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
血压高时可通过按摩百会穴、曲池穴、太冲穴、涌泉穴、内关穴等穴位辅助降压。按摩穴位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规范治疗。
1、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按摩该穴位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因精神紧张导致的血压波动。用拇指指腹以适度力度顺时针按揉3-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但急性高血压发作时不宜强力按压。
2、曲池穴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刺激此穴可促进上肢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屈肘时用对侧拇指按压穴位至轻微酸胀感,每次持续按压1分钟后放松,左右交替进行。按摩前后建议测量血压变化,避免过度刺激。
3、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该穴位属肝经原穴,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调节作用。可用拇指从脚趾向踝关节方向推按,配合轻柔的旋转按压手法。按摩时保持坐姿放松,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单侧3分钟。
4、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睡前按摩此穴有助于引火归元,改善睡眠质量从而间接调节血压。可用拇指指腹深压穴位后做小范围揉动,或借助按摩棒滚动刺激,每侧持续5分钟。
5、内关穴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位具有双向调节血压作用,对突发性血压升高有一定缓解效果。用拇指垂直按压至产生明显酸麻感,保持压力30秒后间歇性按压,两侧交替进行。
高血压患者除穴位按摩外,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快走、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若收缩压持续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穴位按摩前后避免空腹或饱食,皮肤破损处禁止按压,孕妇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