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高血糖可以喝纯牛奶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儿童吃了感冒药可以喝纯牛奶吗?

多数情况下儿童服用感冒药后可以饮用纯牛奶,但需注意药物成分与牛奶的相互作用。影响因素主要有感冒药类型、服药时间间隔、儿童个体差异、牛奶温度及药物吸收特性。

1、感冒药类型:

部分感冒药含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牛奶中的钙结合可能降低药效;而中成药如小儿感冒颗粒通常不受影响。建议查看药品说明书或咨询医师确认药物成分是否与乳制品存在配伍禁忌。

2、服药时间间隔:

建议服药与饮奶间隔1-2小时。牛奶中的蛋白质可能包裹药物微粒延缓吸收,尤其对缓释制剂如伪麻黄碱影响较大。空腹服药后待药物基本吸收再饮用牛奶更为稳妥。

3、儿童个体差异:

乳糖不耐受患儿饮用牛奶可能引发腹泻影响药物吸收,过敏体质儿童需警惕牛奶蛋白诱发过敏反应。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史的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搭配。

4、牛奶温度:

常温牛奶比冰镇牛奶更利于胃肠功能稳定,避免低温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加快。部分含活性菌的感冒药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需用40℃以下温水送服,高温牛奶可能破坏菌群活性。

5、药物吸收特性:

铁剂类感冒药如小儿硫酸亚铁糖浆与牛奶同服会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扑尔敏等抗组胺药则不受影响。脂溶性药物如维生素AD滴剂与含脂肪的牛奶同服反而能促进吸收。

服药期间建议选择低脂温牛奶少量多次饮用,避免空腹服药刺激胃黏膜。可搭配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馒头等维持血糖稳定,服药后观察儿童有无腹胀、皮疹等异常反应。疾病恢复期保证每日300-500毫升奶制品摄入,优先选择配方奶粉或舒化奶以降低消化负担。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暂停饮奶并就医复查。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高血糖眼睛越来越模糊怎么回事?

高血糖导致眼睛模糊可能由血糖波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黄斑水肿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控制血糖、眼底检查、药物或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血糖波动:

长期高血糖会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暂时性屈光不正。表现为视力时好时坏,尤其在血糖剧烈波动时症状明显。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和饮食调整稳定血糖水平。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渗出、出血等病理改变。早期表现为飞蚊症或视物变形,晚期可致失明。需定期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视网膜激光治疗。

3、白内障:

血糖升高加速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混浊度增加。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强光下症状加重。血糖控制稳定3个月后可考虑超声乳化手术。

4、青光眼:

高血糖状态可能诱发房水循环障碍,引起眼压升高。常见眼胀头痛、虹视现象,急性发作时视力骤降。需通过眼压测量确诊,使用降眼压药物或进行滤过手术。

5、黄斑水肿:

视网膜黄斑区液体积聚导致中心视力受损,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央暗点。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诊,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

建议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保持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避免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注意用眼卫生,每用眼40分钟远眺5分钟,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眼科专项检查,早发现早干预可有效延缓视力损害进展。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怎么办?

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需立即就医并采取补液、胰岛素治疗等措施。该急症通常由严重脱水、感染、药物因素、未控制的糖尿病及急性疾病等因素诱发,临床表现为极度口渴、意识障碍等症状。

1、补液治疗:

快速纠正脱水是高渗性昏迷的首要措施。需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低渗盐水补充血容量,24小时内补液量可达6-12升。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老年患者需警惕心力衰竭风险。

2、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是控制高血糖的关键。血糖下降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3.9-6.1毫摩尔/升,避免血糖骤降引发脑水肿。当血糖降至13.9毫摩尔/升时需改用含糖液体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3、电解质调整: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由于胰岛素会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即使初始血钾正常也可能出现低钾血症,需在尿量充足后及时补钾,维持血钾在4.0-5.0毫摩尔/升。

4、诱因控制:

约60%病例存在感染等诱因。需进行血培养、尿培养等检查,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同时需排查卒中、心梗等急性疾病,停用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加重高渗状态的药物。

5、并发症预防:

治疗期间需监测意识状态、尿量及生命体征。警惕脑水肿、血栓栓塞、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恢复期应逐步过渡到皮下胰岛素注射,并制定长期血糖管理方案。

患者出院后需每日监测血糖,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高糖饮食。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预防糖尿病足,定期进行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家属应学习低血糖识别处理知识,家中备好血糖仪和含糖食品。恢复期运动需从低强度步行开始,每周累计150分钟,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长期随访内分泌科调整降糖方案,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的机制是什么?

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的机制主要涉及抑制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增加糖异生、拮抗胰岛素作用以及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1、抑制葡萄糖利用:

糖皮质激素可降低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通过下调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表达,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利用率下降。

2、促进肝糖原分解:

糖皮质激素能激活肝脏糖原磷酸化酶,加速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同时抑制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转化为糖原的储存过程。

3、增强糖异生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上调肝脏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关键酶的活性,促进氨基酸、乳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显著增加肝脏葡萄糖输出量。

4、拮抗胰岛素功能:

糖皮质激素通过干扰胰岛素受体底物信号通路,降低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减弱胰岛素对肝脏葡萄糖输出的抑制作用,形成胰岛素抵抗状态。

5、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糖皮质激素能直接作用于胰腺α细胞,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增强肝脏对胰高血糖素的敏感性,共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过程。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配合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高血糖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使用激素期间需加强血糖监测频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都喝一瓶纯牛奶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饮用一瓶纯牛奶,但需结合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摄入量。纯牛奶对血糖影响较小且富含优质蛋白与钙质,但需注意乳糖含量、个体代谢差异、全天总热量控制、与其他食物的搭配、血糖监测等关键因素。

1、乳糖含量:

纯牛奶含有约4.8%的乳糖,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每250毫升牛奶约含12克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影响较温和。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以减少饱和脂肪摄入,乳糖不耐受者可选用无乳糖牛奶。

2、个体代谢差异:

不同糖尿病患者对乳糖的分解能力存在差异,这与肠道乳糖酶活性有关。部分患者饮用后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评估个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牛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

3、全天热量控制:

每日一瓶250毫升纯牛奶约提供150千卡热量,需计入全天总热量。建议将牛奶作为加餐而非随餐饮用,避免与高碳水食物同食。合并肥胖者应优先选择低脂奶制品。

4、食物搭配原则:

牛奶与坚果、全麦面包搭配可延缓糖分吸收,避免与果汁、甜点同食。建议分次饮用,每次不超过200毫升。睡前饮用需监测夜间血糖,防止黎明现象加重。

5、血糖监测要点:

饮用后2小时血糖升高不超过2.8毫摩尔/升为安全范围。出现血糖异常波动时应调整饮用量或时间。建议记录饮用时间与血糖值,为营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糖尿病患者每日饮用牛奶时,建议选择早餐或下午加餐时段,搭配15克左右的坚果或1片全麦面包。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乳糖不耐受者可改用发酵乳制品。定期检测血钙和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异常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摄入量。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乳糖代谢效率,运动后补充牛奶可促进蛋白质吸收。合并高血压患者宜选用低钠奶制品,同时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肝移植 斑色胎儿 低血糖症 皮肤肿瘤 面神经麻痹 前列腺囊肿 代谢性碱中毒 局限性硬皮病 扁桃体恶性肿瘤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