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荨麻疹

请问这症状是荨麻疹还是过敏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刘继文 住院医师
南阳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祛湿止痒药膏可以治荨麻疹吗?

祛湿止痒药膏一般不能治疗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而祛湿止痒药膏主要用于缓解湿疹、皮炎等疾病引起的瘙痒,对荨麻疹的治疗效果有限。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与组胺释放有关,祛湿止痒药膏通常不含抗组胺成分,无法有效抑制风团形成。荨麻疹急性发作时需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严重者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祛湿止痒药膏中的成分如薄荷脑、樟脑等虽能暂时缓解瘙痒,但无法阻断过敏反应进程,长期使用可能延误规范治疗。

部分含有激素的复方祛湿止痒药膏可能对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自行滥用激素类药膏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荨麻疹患者应避免搔抓刺激皮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记录可能诱发因素如食物、药物、环境变化等,及时就医进行过敏原检测和针对性治疗。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七岁小孩荨麻疹反复怎么办?

七岁小孩荨麻疹反复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冷敷止痒、遵医嘱用药、保持皮肤清洁、记录发作情况等方式缓解。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感染、物理刺激、免疫异常、遗传倾向等原因引起。

1、避免过敏原

荨麻疹反复发作可能与接触过敏原有关。家长需观察孩子近期是否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或接触花粉、尘螨等物质。建议暂停可疑食物,使用防螨床品,室内定期通风。若伴随皮肤红肿、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2、冷敷止痒

用冷毛巾敷于患处可减轻瘙痒和肿胀,每次冷敷5-10分钟。避免抓挠导致皮肤破损,可修剪孩子指甲或佩戴棉质手套。若出现大面积风团或眼周、口唇肿胀,提示血管性水肿可能,应紧急处理。

3、遵医嘱用药

急性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慢性反复者可配合孟鲁司特钠颗粒调节免疫。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用药期间家长需监测孩子是否出现嗜睡、头痛等不良反应。

4、保持皮肤清洁

选择无刺激的儿童沐浴露,水温不超过38℃,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出汗后及时更换。皮肤干燥时可涂抹儿童专用保湿霜,但避开破溃处。

5、记录发作情况

家长需记录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可疑诱因及伴随症状,帮助医生判断病因。对于夜间频发或持续超过6周的情况,可能需进行过敏原检测或免疫功能评估。

日常应保证孩子充足睡眠,饮食清淡富含维生素C,如西蓝花、猕猴桃等。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若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或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排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潜在病因。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脾虚会引起荨麻疹吗?

脾虚可能引起荨麻疹。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脾虚作为中医辨证的一种证型,可能通过影响气血运行、免疫功能等途径诱发或加重荨麻疹。

脾虚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指脾胃功能失调,导致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下降。长期脾虚可能使体内湿浊内生,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失于濡养,从而表现为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肢体困重等脾虚症状,荨麻疹发作时风团颜色偏淡或与皮肤同色,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临床可通过健脾益气类中药调理,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加减,同时配合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现代医学认为荨麻疹多与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但脾虚状态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间接参与发病。部分患者存在脾虚与特应性体质共存的情况,此时需中西医结合治疗。若荨麻疹伴随呼吸困难、腹痛等严重过敏反应,或皮损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瘀斑,需警惕血管性水肿或其他系统性疾病可能,应立即就医。

脾虚体质者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保持适度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但避免剧烈出汗后受风。发作期记录饮食及环境诱因,减少抓挠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至中医科或皮肤科进行辨证治疗,避免自行长期使用抗组胺药物掩盖病情。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皮肤总是瘙痒是荨麻疹吗?

皮肤瘙痒不一定是荨麻疹,可能与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因素有关。荨麻疹通常表现为风团伴瘙痒,但需结合具体症状和医生诊断确认。

1、皮肤干燥

秋冬季节或频繁清洁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引发干燥性瘙痒。表现为皮肤脱屑、紧绷感,无红斑或风团。建议使用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过度清洁和热水烫洗。若伴随皲裂或刺痛,可短期外用凡士林软膏缓解。

2、接触性皮炎

接触花粉、金属等过敏原后,局部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丘疹伴瘙痒。常见于手腕、颈部等暴露部位。需立即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炉甘石洗剂。反复发作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

3、湿疹

慢性湿疹多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急性期瘙痒剧烈。可能与遗传、环境潮湿有关。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卤米松乳膏,慢性期改用他克莫司软膏。日常需穿着纯棉衣物,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

4、荨麻疹

典型症状为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的风团,瘙痒明显,部分患者伴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滴剂,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5、神经性皮炎

长期搔抓导致皮肤苔藓样变,好发于颈后、肘窝等部位。瘙痒呈阵发性加重,与精神紧张相关。建议夜间佩戴棉质手套减少抓挠,遵医嘱使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红光治疗。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症状。

建议记录瘙痒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激素药膏。日常选择pH5.5弱酸性沐浴露,室温维持在22-26℃。若瘙痒持续2周以上、夜间加重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至皮肤科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反复发作的荨麻疹患者可考虑检测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牛蒡子能治荨麻疹吗?

牛蒡子对缓解荨麻疹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根治。荨麻疹的治疗需结合病因采取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措施,牛蒡子可作为中医辨证施治的辅助选择。

1、中医理论依据

牛蒡子性寒味辛,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解毒透疹的功效。中医认为风热型荨麻疹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红色风团伴灼热感,此时牛蒡子配伍荆芥、薄荷等药物,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2、现代药理研究

牛蒡子含牛蒡苷、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动物实验显示其能抑制组胺释放,减轻皮肤瘙痒。但临床证据等级较低,不能替代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一线抗过敏药物。

3、联合用药方案

急性荨麻疹发作时,牛蒡子常与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西药联合使用。中药复方如消风散中含牛蒡子,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辨证开具,不可自行配伍。

4、使用注意事项

牛蒡子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后下以保留挥发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腹泻,过敏体质者需警惕交叉过敏。孕妇及哺乳期使用前应咨询医师,儿童用量需按体重调整。

5、疾病管理要点

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记录饮食日记,避免海鲜、酒精等诱发因素。保持环境清洁减少尘螨接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急性发作时可冷敷患处,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继发感染。

荨麻疹患者需明确过敏原后针对性预防,急性期建议及时就医。日常可尝试燕麦浴缓解瘙痒,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中药使用应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单一药材。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便秘 痴呆 肠梗阻 铊中毒 颈动脉体瘤 桡骨颈骨折 失血性休克 结肠重复畸形 神经源性膀胱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