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自闭症是什么疾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自闭症的早期干预有哪些方法?

小儿自闭症早期干预方法包括行为干预、语言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

行为干预通过结构化教学和正向强化帮助患儿建立适应性行为,减少问题行为,常用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语言训练针对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或沟通障碍,通过图片交换系统、口语模仿等方式提升表达能力。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特定活动改善患儿对感觉信息的处理能力,如平衡木、触觉板等器材的使用可调节感觉过敏或迟钝问题。部分患儿可能需结合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眼神接触、分享等互动技巧。

干预过程中需根据患儿个体差异调整方案,家长应积极参与并保持耐心。日常注意营造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干预效果并与专业人员保持沟通。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自闭症能治好吗?

小儿自闭症通过科学干预可以改善症状,但难以完全治愈。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3岁前开始行为疗法可显著提升语言能力和社交技能。应用行为分析疗法通过强化正向行为帮助患儿建立生活技能,地板时光疗法则注重情感互动发展。部分患儿伴随的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利培酮口服溶液、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等药物辅助治疗,但药物仅针对伴随症状而非核心障碍。

患儿需长期接受个性化教育计划,家长应参与干预训练并保持耐心。日常可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如平衡木、触觉球等活动改善感知觉异常。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自闭症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等核心症状。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表现主要有回避眼神接触、对呼唤无反应、缺乏共同注意力、重复刻板动作、兴趣范围狭窄等。这些症状通常在3岁前逐渐显现,需通过专业评估确诊。

1、社交障碍

患儿常表现出明显的社交互动困难,包括回避与他人目光接触,对父母或他人的呼唤缺乏反应,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在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不喜欢被拥抱,对抚养者依恋感弱,难以与同龄儿童建立友谊。部分患儿会机械模仿他人行为,但缺乏真正的社交意图。

2、语言发育异常

约半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缺失,可能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典型表现包括重复他人话语、代词使用混乱、语调平板怪异。部分患儿虽有语言能力,但多用于表达需求而非社交沟通,难以维持对话。非语言交流如手势、表情等也明显减少。

3、刻板行为

患儿常表现出重复刻板的动作或行为模式,如摇晃身体、拍手、旋转物品等。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坚持固定的日常生活流程,拒绝改变。兴趣范围狭窄且异常专注,可能对特定物品产生强烈依恋。部分患儿会出现感觉异常,如对某些声音、质地过度敏感或迟钝。

4、认知发展不平衡

约70%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但部分可能在某些领域表现出特殊才能。常见机械记忆力突出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视觉学习优于听觉学习。执行功能缺陷明显,难以完成多步骤任务,解决问题能力受限。这种认知发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教育干预的复杂性。

5、伴随症状

多数患儿伴随睡眠障碍、进食问题或胃肠道症状。约30%会出现癫痫发作,青春期后概率增高。情绪行为问题如自伤、攻击行为在沟通受限时更易发生。部分患儿存在运动协调障碍,表现为笨拙步态或精细动作困难。这些伴随症状会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家长发现孩子有相关表现时,应尽早就诊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科。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包括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社交技能训练等综合措施。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通过视觉提示帮助孩子理解环境要求。注意营养均衡,限制屏幕时间,鼓励参与适龄社交活动。定期随访评估发育进展,根据个体需求调整干预方案。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有效小儿自闭症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自闭症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康复训练改善核心症状,常用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药调理、耳穴压豆及五行音乐疗法。中医认为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心脾两虚、肝郁气滞等因素相关。

1、针灸疗法:

以头针为主配合体针,选取百会、四神聪、语言区等穴位调节脑功能,改善语言发育迟缓。针刺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促进神经递质分泌,增强患儿社交互动能力。

2、推拿疗法:

运用揉捏、点按等手法刺激特定经络穴位,如捏脊疗法调节督脉阳气,按揉足三里健脾益气。每日20分钟家庭推拿可缓解刻板行为,配合穴位贴敷效果更佳。注意手法需轻柔,避免引起患儿抵触。

3、中药调理:

根据证型选用不同方剂,心脾两虚型用归脾汤加减,肝郁气滞型选用柴胡疏肝散。常用中药包括石菖蒲开窍醒神,远志安神益智,茯苓健脾宁心。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组方,连续服用2-3个月观察疗效。

4、耳穴压豆:

选取心、肾、神门等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通过持续刺激调节脏腑功能。每周更换2次,双耳交替进行。此法操作简便且无痛感,适合配合度低的患儿,能改善睡眠障碍和情绪不稳症状。

5、五行音乐疗法:

根据五音入五脏理论,选用角调式音乐疏肝解郁,宫调式音乐健脾安神。每日30分钟音乐干预可降低焦虑水平,增强感知能力。建议选择节奏平稳的古琴曲目,避免强烈音响刺激。

中医治疗需坚持3-6个月方能显效,期间应配合结构化教育训练。饮食宜选用健脾益智的山药、莲子、核桃等食材,避免生冷油腻。每日进行半小时感统训练如荡秋千、走平衡木,家长需保持耐心引导,建立固定生活规律。若患儿出现严重自伤或攻击行为,应及时转介专科医院评估。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自闭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小儿自闭症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环境异常、脑部发育异常、免疫系统失调、神经递质失衡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自闭症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显著增高。研究表明多个基因突变与自闭症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神经元连接和大脑信息处理功能。部分染色体异常疾病如脆性X综合征也常合并自闭症表现。

2、孕期环境异常:

母亲妊娠期接触某些药物、化学物质或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孕期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以及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这些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发病。

3、脑部发育异常:

影像学研究发现自闭症患儿存在大脑特定区域结构异常,包括杏仁核体积增大、小脑发育不良等。神经元迁移障碍和突触修剪异常可能导致大脑各区域连接异常,影响社交认知和语言功能发展。

4、免疫系统失调:

部分患儿存在自身免疫异常或慢性炎症状态,母体孕期免疫激活可能通过细胞因子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调节异常的相关性也受到关注,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5、神经递质失衡:

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大脑信息处理。部分患儿存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异常,导致兴奋抑制失衡。这些生化改变可能解释患儿的感觉过敏和重复刻板行为。

对于自闭症儿童,建议建立规律的日常生活作息,采用结构化教育方法逐步培养生活技能。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度限制饮食种类,可适当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家长应学习专业的行为干预技巧,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社交互动,同时定期进行发育评估。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必要时可结合专业医疗团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李芸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儿科

热门标签

腹内疝 高钾血症 慢性肝炎 创伤性膈疝 肝棘球蚴病 巩膜葡萄肿 桡神经麻痹 成人斯蒂尔病 慢性支气管炎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