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小儿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症状是什么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马占冰 住院医师
石家庄市五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什么?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疾病,主要由SERPINA1基因突变导致抗胰蛋白酶合成不足或功能异常。该病可能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和新生儿肝炎等并发症,典型表现包括呼吸困难、黄疸、肝功能异常。

1、遗传因素

SERPINA1基因突变是主要病因,以常染色体共显性方式遗传。父母若为携带者,子女有较高发病概率。基因检测可明确突变类型,常见Z型和S型等变异类型。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产前筛查。

2、肺部病变

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肺组织失去保护,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过度分解肺泡壁。早期表现为运动后气促,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障碍。

3、肝脏损害

异常抗胰蛋白酶在肝细胞内积聚形成包涵体,约10%患者会出现新生儿胆汁淤积性黄疸,部分进展为儿童期肝硬化。成人患者可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超声检查可见肝纤维化改变。

4、皮肤表现

少数患者伴随脂膜炎症状,皮下出现疼痛性结节或斑块,多见于下肢。皮肤活检可见脂肪组织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需与结节性红斑等疾病鉴别。

5、其他并发症

血管炎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偶有报道,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部分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或自发性气胸,需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监测。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避免粉尘暴露,每半年复查肺功能和肝脏超声。适量补充维生素E可能减缓肝病进展,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α1-抗胰蛋白酶替代疗法。建议携带者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孕期女性需加强产前诊断。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肺功能,饮食需控制高脂食物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α1-微球蛋白偏高严重吗?
α1-微球蛋白偏高需要根据具体病因判断严重性,可能提示肾脏或肝脏疾病,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 1、α1-微球蛋白偏高的原因 α1-微球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通过肾脏排泄。偏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α1-微球蛋白排泄增加。 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影响肝脏合成功能,导致血液中α1-微球蛋白水平升高。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能间接影响肾脏功能,导致α1-微球蛋白偏高。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发热等也可能暂时性升高α1-微球蛋白水平。 2、α1-微球蛋白偏高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针对性药物,如肾病患者可使用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ARB类药物如氯沙坦或利尿剂如呋塞米;肝病患者可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或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 生活方式调整:低盐饮食,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高嘌呤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 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一次α1-微球蛋白水平,同时监测肾功能、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就医建议 如果α1-微球蛋白持续偏高,或伴有明显症状如水肿、乏力、尿量减少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的轻度偏高,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进行管理。 α1-微球蛋白偏高可能是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早期信号,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严重性。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恶化。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都有什么症状?
高加索人群中,约1%-2%的肺气肿患者伴有伪1-AT缺乏,80%-90%的PiZZ型个体有全小叶型肺气肿,其临床特点是:发病年龄早,呼吸道症状出现于30-,早期症状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多有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检见患者有过度消瘦,呼吸音低;胸片示横膈低平,肺过度充气,外周血管减少,尤其是以肺小叶明显,肺功能提示严重肺气肿,肺总量受限,弥散量减低,血气分析检查提示:早期有轻至中度低氧血症,而无高碳酸血症;晚期患者低氧血症加重伴有高碳酸血症,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可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您好∶1-最近视力有些模糊,去看了眼科,医?
您好∶视力模糊可能是老花、退化。便血以痔疮最常见,外痔会痛,内痔不会痛。至於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有脂肪堆积,台语俗称为「粉肝」或「肝包油」;在台湾地区的成人,约三分之一有这个毛病,四十岁以上者,更高达百分之四十,可见极为普遍。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如肥胖、血脂肪过高、糖尿病、长期酗酒、类固醇等药物中毒,甚至急慢性肝炎等,其中以肥胖是最常见的原因。  中医治疗脂肪肝,可朝几个方向来处理∶疏畅肝气、祛湿清热、除痰化瘀。当然,这只是约略言之,由於每位患者的体质各异,临床上需使力琢磨之处自不相同,中医之可贵,在於把人当成一活的机体,用药总是多方考量,因人而异,加减变通,灵活运用。  除了与医师配合治疗外,病人本身也要注意饮食控制、减肥、戒酒,关心血糖、血脂肪的高低状况,唯有如此双管齐下,才是脂肪肝的治本之道。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如何治疗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也就是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由于此种疾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进行性加重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但是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比如:1.人工合成的类固醇的药物达那唑,这种药物没有雄性激素的功能,能有效的防止肺和肝脏的损伤。2.是补充治疗的方法,也就是输入适当的α1抗胰蛋白酶,使弹性蛋白酶与蛋白酶抑制剂之间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一般就是输入正常人血浆或者是血浆制品就可以补充。3.是人工合成的抗胰蛋白酶制剂的应用。人工合成的碱化剂,如氨甲基酮肽;酰化剂,如重氨肽类和单肽类,均用于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和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有肺气肿者。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热门标签

肝癌 皮疹 喉挫伤 喉囊肿 神经瘤 妊娠反应 鼻甲肥大 勒夫勒心内膜炎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