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宝宝一个月了,脸上起湿疹是什么原因呢?和母乳喂养有关系吗?是不是宝宝对什么过敏呢?

| 6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谭宇阳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张笑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王飞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李元子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陈雨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纯母乳喂养宝宝大便稀怎么回事?

纯母乳喂养宝宝大便稀通常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母乳成分易消化、喂养频率高、肠道菌群建立、乳糖不耐受或母亲饮食影响等因素有关。

1、母乳易消化:

母乳中含有大量乳清蛋白和低聚糖,这些成分容易被婴儿肠道吸收,导致食物残渣较少,形成稀薄便便。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通常呈金黄色糊状或带有颗粒,每日排便次数可达3-5次。

2、频繁喂养:

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按需哺乳,消化周期较短,肠道内容物停留时间不足,水分未被充分吸收。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随着月龄增长和辅食添加,大便性状会逐渐成形。

3、肠道菌群:

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数量不足,影响食物分解效率。可通过母亲补充益生菌或婴儿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剂帮助改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乳糖不耐受:

部分婴儿可能存在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导致母乳中的乳糖无法完全分解。这种情况常伴随腹胀、哭闹,可通过检测大便还原糖确诊,必要时使用乳糖酶补充剂。

5、母亲饮食:

母亲摄入过多高糖、高脂或刺激性食物可能改变母乳成分。建议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量食用奶制品、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观察宝宝大便变化。

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适量补充水分。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若出现血便、黏液便、持续腹泻或生长发育迟缓,需及时就医排查过敏性或感染性肠炎。平时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注意臀部护理预防尿布疹。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母乳喂养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母乳喂养时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可通过观察哺乳表现、排泄情况、体重增长、精神状态及睡眠时长等指标综合评估。

1、哺乳表现:

宝宝有效吸吮时能听到规律吞咽声,单次哺乳时间约15-20分钟,哺乳后乳房明显变软。若宝宝出现频繁松开乳头、吸吮无力或哺乳时间过长超过40分钟,可能提示摄入不足。

2、排泄情况:

新生儿每日应有6-8次小便,尿液呈淡黄色;出生3天后每天至少3-4次黄色糊状大便。排泄量减少或尿液浓缩发黄需警惕喂养不足。

3、体重增长:

出生后7-10天恢复出生体重,之后每周增重150-200克为正常。定期监测生长曲线,若连续两周体重增长不足或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

4、精神状态:

吃饱的宝宝两次哺乳间有1.5-3小时安静清醒期,表情满足。若频繁哭闹、觅食反射强烈或嗜睡乏力,需考虑饥饿可能。

5、睡眠时长:

新生儿每日睡眠16-20小时,单次睡眠可达2-4小时。喂养充足时睡眠安稳,若睡眠时间过短、易惊醒或需靠哺乳才能入睡,可能未吃饱。

哺乳期母亲需保持每日500千卡额外热量摄入,多食用鲫鱼汤、核桃等富含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建议按需喂养不设时间限制,哺乳前后称重可精确计算摄入量,避免穿着过紧内衣影响泌乳。若持续存在喂养疑虑,建议咨询哺乳指导师或儿科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张春香

副主任医师 海南三亚解放军425医院 妇科

坐月子可以吃丝瓜吗,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期间坐月子可以适量食用丝瓜。丝瓜含有丰富的水分、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和产后恢复,但需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

1、促进泌乳:

丝瓜中的皂苷类物质可能通过刺激乳腺细胞活性促进乳汁分泌。建议选择嫩丝瓜清炒或煮汤,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成分。部分产妇食用后可能出现乳汁量增加的现象,但个体差异较大。

2、营养补充:

每100克丝瓜含94克水分及0.6克膳食纤维,富含维生素C和钾元素。其低热量特性适合产后体重管理,含有的木糖胶成分能缓解产后便秘,但需配合其他高蛋白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3、食用注意:

体质虚寒者应控制摄入量,过量可能引发腹泻。烹饪时建议搭配姜片中和寒性,避免与螃蟹等寒性食物同食。出现胃肠不适或宝宝湿疹加重时应暂停食用。

4、烹饪建议:

优选丝瓜鸡蛋汤、丝瓜炒肉片等易消化做法,充分加热破坏其中的植物凝集素。避免腌制或辛辣做法,保留丝瓜原味更利于营养吸收,每日食用量控制在200克以内为宜。

5、替代选择:

若对丝瓜耐受性差,可选择通草、黄花菜等同样具有通乳功效的食材。哺乳期饮食应多样化,保证每天摄入15种以上食物,优先选择当季新鲜蔬菜。

产后饮食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2周后逐渐增加食材种类。除注意丝瓜等食材选择外,哺乳期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盆底恢复。保持每天1-2次水果摄入,优先选择苹果、香蕉等温性水果。若出现乳汁淤积或宝宝过敏症状,应及时咨询专业医师调整饮食方案。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母乳喂养婴儿舌苔白厚怎么回事?

母乳喂养婴儿舌苔白厚可能由奶渍残留、鹅口疮、消化不良、口腔卫生不佳、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奶渍残留:

母乳喂养后未及时清洁口腔,奶液在舌面形成白色膜状物。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哺乳后用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口腔即可改善。

2、鹅口疮: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舌面白色凝乳状斑块。可能与母亲乳头清洁不足或婴儿免疫力低下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3、消化不良:

婴儿胃肠功能未完善时,可能出现舌苔增厚伴食欲下降。哺乳母亲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糖食物,适当延长喂奶间隔时间。

4、口腔卫生不佳:

长期未进行口腔清洁会导致舌苔堆积。建议每日用消毒纱布或指套牙刷清洁婴儿口腔,特别注意舌背和颊黏膜的清洁。

5、真菌感染:

除白色念珠菌外,其他真菌感染也可能导致舌苔异常。表现为白斑不易擦除且基底充血,需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针对性治疗。

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婴儿餐具定期消毒。可每天在婴儿清醒时进行2-3次口腔清洁,使用专用婴儿口腔清洁工具轻柔擦拭舌面。若舌苔持续增厚伴拒食、哭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平时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保持适宜的环境湿度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健康。

曹剑

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排便次数通常在2-5次,实际次数与喂养频率、消化吸收功能、肠道菌群状态等因素相关。

1、喂养频率:

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的特点使宝宝摄入量存在个体差异。哺乳次数较多的婴儿因肠道持续受到刺激,排便频率可能偏高;反之哺乳间隔较长的婴儿,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吸收后易形成糊状便,排便次数相对减少。

2、消化吸收功能:

新生儿肠道乳糖酶活性较高,对母乳中乳糖消化充分,但部分婴儿可能存在暂时性乳糖酶不足,未完全分解的乳糖在结肠发酵会产生较多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常带泡沫和酸味。

3、肠道菌群状态:

母乳中含有的低聚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定植。菌群建立初期可能出现排便频繁现象,随着菌群稳定,排便次数逐渐规律。若菌群失调可能引发腹泻或便秘,需观察粪便性状变化。

4、生长发育阶段:

出生后1-2周内因胎便排空和胃结肠反射活跃,排便次数可达每日8-10次。2个月后随着神经调节功能成熟,部分婴儿可能出现"攒肚"现象,排便间隔延长至3-7天但粪便仍为软便,属正常生理过程。

5、母亲饮食影响:

母亲摄入过多高糖或刺激性食物时,母乳成分变化可能引起婴儿肠蠕动异常。建议哺乳期保持饮食均衡,限制咖啡因、酒精等摄入,观察婴儿排便反应调整膳食结构。

母乳喂养婴儿的排便护理需重点关注粪便性状而非单纯次数。黄色糊状、无黏液血丝属正常粪便,若出现水样便、白色陶土便或血便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哺乳后竖抱拍嗝减少吞气,避免过度包裹影响腹部活动。母亲保持充足液体摄入和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乳汁质量和婴儿肠道健康。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尿毒症 足跟痛 喉痉挛 肝性脑病 慢性肝炎 慢性胆囊炎 大脑镰旁脑膜瘤 高甘油三酯血症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