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全科

畏寒的症状及治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畏寒怕冷是什么感冒?

畏寒怕冷可能是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的表现,风寒感冒更常见。风寒感冒主要由受凉引起,风热感冒多与体内热邪有关。风寒感冒通常表现为怕冷明显、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风热感冒则多见怕冷轻、发热重、有汗、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等表现。

一、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多因气温骤降或受凉导致寒邪侵袭体表所致。典型症状包括严重畏寒、低热或无热、肌肉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薄。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等中成药。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寒,可饮用生姜红糖水帮助发汗驱寒。

二、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常因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感冒转化而来。主要特征为轻微怕冷伴随明显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口渴喜饮、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黏稠。治疗宜辛凉解表,常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患病期间应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三、暑湿感冒

夏季出现的畏寒怕冷可能属于暑湿感冒,多因贪凉饮冷导致暑湿困表。症状表现为发热汗出不畅、头身困重、胸闷恶心、口渴不欲饮。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化湿解表类药物。需注意避免空调直吹,忌食生冷油腻,适当饮用绿豆汤、荷叶粥等清热祛湿食疗。

四、体虚感冒

体质虚弱者反复出现畏寒怕冷可能属于体虚感冒,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者。症状特点为反复感冒、怕冷明显、病程迁延、乏力倦怠。治疗需扶正祛邪,可选用玉屏风颗粒、参苏丸等益气固表药物。平时应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五、其他情况

持续严重畏寒怕冷需警惕其他疾病可能,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感染等。这类疾病往往伴随面色苍白、乏力、体重异常变化等全身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不可简单按感冒处理。

感冒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温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可适量食用白萝卜、葱白、生姜等具有宣散作用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但避免直接吹风。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时须立即就诊。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癫痫患者总是畏寒怎么办?

癫痫患者畏寒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补充营养、规律作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畏寒可能与癫痫发作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基础代谢率降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1、调整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在20-24摄氏度,避免冷风直吹。冬季可使用暖气或电热毯预热被褥,夏季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摄氏度。外出时穿戴保暖衣物,重点保护头部和四肢。癫痫发作后可能出现体温调节异常,需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补充营养

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的摄入,每日保证300克深色蔬菜。适量食用桂圆、红枣等温补食材,避免生冷饮食。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制剂。水分摄入每日控制在1500-2000毫升。

3、规律作息

建立固定睡眠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避免昼夜节律紊乱。适度进行太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防止体温骤降诱发发作。

4、心理疏导

癫痫反复发作可能引发焦虑情绪,导致躯体化畏寒症状。可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紧张。参加病友互助小组减少孤独感,家属应避免过度关注畏寒表现。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疾病错误认知。

5、药物治疗

丙戊酸钠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抑制,需监测血药浓度。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贫血患者可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所有药物调整需在神经科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更改剂量。

癫痫患者日常应记录畏寒发作时间与体温变化,就诊时携带发作日志。冬季沐浴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沐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避免突然接触极端温差环境,如从暖气房直接进入寒冷户外。定期复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及骨密度,长期服药者每年检测肝肾功能。若畏寒伴随持续低体温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头疼畏寒肌肉酸痛怎么回事?

头疼畏寒肌肉酸痛可能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补液、对症用药、物理降温、调整作息、补充电解质等方式缓解。

1、普通感冒: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头痛、鼻塞、畏寒等症状。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量促进代谢。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物理降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2、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后,常伴随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发病期间需隔离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针对流感病毒可遵医嘱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同时注意预防脱水及并发症。

3、过度疲劳:

长期高强度工作或运动可能导致乳酸堆积,引发肌肉酸痛和乏力感。建议调整活动强度,每日进行15-20分钟热敷或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建立规律作息习惯,保证每日7-8小时高质量睡眠。

4、睡眠不足:

持续睡眠缺乏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畏寒伴注意力下降。需固定就寝时间,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短期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调节功能,长期应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睡眠节律。

5、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或腹泻可能导致钠钾离子失衡,表现为肌肉痉挛和头痛。轻度脱水时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严重失衡需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日常注意保持水分摄入与消耗平衡。

出现症状期间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伸展运动促进代谢废物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摄氏度为宜。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方毅

主任医师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病理科

小孩发烧畏寒怕冷是怎么回事?

小孩发烧畏寒怕冷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反应、环境温度变化、脱水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儿童发热伴寒战常见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病毒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产热增加,体表血管收缩引发畏寒感。需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2、细菌感染:

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感染等细菌性疾病常引起高热寒战。细菌内毒素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中枢,可能伴随耳痛、咳嗽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

3、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伴畏寒,属于正常免疫应答。体温升高幅度通常不超过38.5℃,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建议多饮水观察,避免过度包裹加重体温升高。

4、环境温度变化:

冬季衣着过少或夏季空调直吹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异常。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更易散热,突然接触冷空气时会出现生理性颤抖。应注意增减衣物,维持室温在24-26℃为宜。

5、脱水:

发热时水分蒸发加快,血容量不足会影响体温调节。表现为口唇干燥、尿量减少,严重时可出现嗜睡。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患儿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可食用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注意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湿度维持在50%-60%有助于呼吸道舒适。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畏寒症的症状有哪些?

畏寒症的症状包括手脚冰凉、怕冷、易疲劳、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血液循环不良、内分泌失调、贫血、免疫力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1、手脚冰凉:畏寒症患者常感到手脚冰凉,尤其在寒冷环境中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建议通过泡脚、按摩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2、怕冷:患者对寒冷环境特别敏感,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也可能感到寒冷。这可能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异常,建议穿着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

3、易疲劳:畏寒症患者常感到身体疲劳,精神不振。这可能是由于身体能量代谢异常,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面色苍白:患者面色苍白,可能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贫血或营养不良,建议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红肉、菠菜、鸡蛋等。

5、食欲不振: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畏寒症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坚果等,同时保持适量运动,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

赵家医

主任医师 安康市中心医院 全科

热门标签

龋齿 低钙血症 呼吸道异物 皮脂腺腺瘤 神经性厌食 埃尔托型霍乱 急性心肌梗塞 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