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皮肤性病科

小孩患荨麻疹反复又患风热感冒该如何治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一冰 住院医师
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风热感冒咳嗽怎么办?

宝宝风热感冒咳嗽可通过多饮水、保持空气湿润、服用清热解毒药物、推拿按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风热感冒通常由外感风热邪气、免疫力低下、饮食不当、环境干燥、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

适当增加温水摄入有助于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促进痰液排出。可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或淡竹叶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腹胀。风热感冒期间体内津液消耗增加,及时补充水分能缓解咽喉干燥、咳嗽等症状。

2、保持空气湿润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或在浴室制造蒸汽让宝宝吸入。湿润的空气能减轻呼吸道黏膜刺激,缓解咳嗽频率。需注意定期清洁加湿器,避免滋生细菌加重症状。

3、服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银黄颗粒等中成药。这些药物含金银花、连翘等成分,具有疏风散热功效,适用于发热、咽痛、黄痰等风热感冒症状。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4、推拿按摩

采用清天河水、推坎宫等小儿推拿手法,用拇指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或从眉心向发际直推50次。推拿能疏通肺经气血,辅助退热止咳。操作前需修剪指甲,使用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

5、就医治疗

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儿科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血常规检查,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必要时会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咳嗽伴哮鸣音时需排查支气管炎。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咳嗽性质与频次变化,避免接触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食用梨汁、白萝卜汤等润肺食材,忌食辛辣油腻。保持充足睡眠,夜间垫高枕头减少呛咳。咳嗽期间暂停游泳等剧烈活动,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户外晒太阳增强体质。若用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风热感冒怎么办好得快?

风热感冒可通过多喝水、服用清热解毒药物、保持室内通风、饮食清淡、适当休息等方式缓解。风热感冒通常由外感风热邪气、免疫力下降、环境干燥、饮食辛辣、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

1、多喝水

风热感冒患者体内热邪较重,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热邪排出。建议选择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冰镇饮料加重咽喉刺激。充足的水分摄入还能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缓解咳嗽、咽痛等症状。

2、服用清热解毒药物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这些药物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能缓解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风热感冒典型症状。使用前需咨询医师,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3、保持室内通风

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有助于疏散病邪,降低病毒在密闭空间的传播概率。每日开窗通风数次,但需避免直接吹风受凉。可使用加湿器调节空气湿度,缓解因燥热引起的鼻腔干燥、咽喉不适等症状。

4、饮食清淡

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藕粉、蔬菜汤等。适量食用梨、西瓜、荸荠等凉性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内热。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饮食调理原则不同,需注意鉴别证型。

5、适当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机体恢复,避免剧烈运动耗伤正气。白天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气血运行但不出汗为度。合并高热时应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风热感冒期间应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这些因素可能加重体内热邪。可配合穴位按摩如按压风池穴、合谷穴辅助缓解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胸闷气促等严重症状,或普通感冒症状超过一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流感等疾病。日常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风寒与风热感冒的区别?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是中医对感冒的两种分类,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原则。风寒感冒多因受凉引起,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风热感冒多因外感风热所致,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稠。两者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

1、病因差异

风寒感冒主要由外感风寒邪气引起,常见于气温骤降或保暖不足时,寒邪侵袭肺卫,导致腠理闭塞。风热感冒则因外感风热邪气或风寒化热所致,多发于春夏季节或气候突变时,热邪犯表,肺失清肃。两者虽同为外感病邪,但寒热性质截然相反。

2、症状对比

风寒感冒以恶寒明显为特征,患者常蜷缩畏寒,发热较轻,头痛如裹,肢体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风热感冒则以发热为主,微恶风,头胀痛,咽部红肿疼痛,鼻涕黄稠,口渴欲饮,舌尖红,苔薄黄。痰液性状是重要鉴别点,风寒痰稀白,风热痰黄黏。

3、舌脉表现

风寒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风热感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脉象紧提示寒邪束表,脉象数反映热邪亢盛。观察舌苔颜色与湿润度、脉象速率与力度,能为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4、治疗原则

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麻黄汤等方剂发散风寒,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风热感冒当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为代表方剂,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误用寒凉药治风寒或温热药治风热均可能加重病情。

5、调护要点

风寒感冒宜温服热粥助发汗,避风保暖,忌生冷;风热感冒可饮薄荷茶清热,保持室内通风,忌辛辣油腻。两者均需休息,但风寒者需增加衣被,风热者不宜过度保暖。恢复期饮食宜清淡,风寒可适量食用姜枣,风热适合梨藕。

区分风寒与风热感冒对正确用药至关重要。风寒感冒初期可用生姜红糖水驱寒,艾叶泡脚发汗;风热感冒可饮金银花露清热解毒。若自行调理无效或出现高热、胸闷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加强锻炼增强卫外能力,感冒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宝宝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宝宝风热感冒可以遵医嘱服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解表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等药物。风热感冒通常由外感风热邪气引起,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流黄涕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避免自行用药。

一、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由连翘、淡豆豉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伴随发热、咳嗽痰黄、腹胀便秘等症状。该药能缓解风热犯肺导致的呼吸道症状,但脾胃虚寒患儿需慎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二、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主要含广藿香、菊花等成分,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化湿的功效,针对风热感冒初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黄涕等症状效果较好。该药对胃肠刺激较小,但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嗜睡,家长需观察患儿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三、小儿解表颗粒

小儿解表颗粒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要原料,能清热解毒、宣肺止咳,适用于风热感冒伴明显咽痛、咳嗽症状的患儿。其成分中的薄荷脑可缓解咽喉充血,但蚕豆病患儿禁用。服药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饮水量。

四、小儿热速清颗粒

小儿热速清颗粒含有柴胡、黄芩等清热药材,擅长退热解毒,对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口渴等症状有较好疗效。该药退热效果明显,但不宜长期服用,体温超过38.5℃时建议配合物理降温。用药期间需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五、小儿咳喘灵颗粒

小儿咳喘灵颗粒由麻黄、苦杏仁等组成,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适合风热感冒继发咳嗽气喘的患儿。该药可舒张支气管,但心脏病患儿慎用。服药后若出现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保持环境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

家长护理风热感冒患儿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避免直吹冷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梨汁、荸荠等清热生津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保证充足休息,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用温水擦拭腋窝等部位辅助降温。若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或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情况,须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苏藤良

副主任医师 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快速区分风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可通过症状表现、舌苔特征、分泌物性状、诱因及病程进展快速区分。主要鉴别点包括恶寒发热特点、鼻咽症状差异、舌象脉象特征、季节性倾向、体质关联性。

1、恶寒发热特点

风寒感冒以明显恶寒为主,发热较轻或无发热,患者常自觉怕冷需添衣被,遇风加重;风热感冒则以发热为主,恶寒轻微,体温升高明显伴面红口渴。风寒感冒出汗较少,风热感冒易出现头面部多汗。

2、鼻咽症状差异

风寒感冒多见清水样鼻涕、喷嚏频作,咽喉痒而不痛;风热感冒常见黄稠鼻涕、鼻塞明显,咽喉红肿疼痛。风寒咳嗽痰白稀薄,风热咳嗽痰黄黏稠,部分患者可见扁桃体化脓。

3、舌象脉象特征

风寒感冒舌苔薄白润泽,舌质淡红,脉象浮紧;风热感冒舌苔薄黄或黄腻,舌尖红赤,脉象浮数。观察舌象时需注意患者是否刚进食染色食物影响判断。

4、季节性倾向

风寒感冒好发于秋冬季节,与气温骤降、受凉淋雨相关;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夏之交或夏季,与暑热邪气侵袭有关。但现代空调环境可能打破传统季节分布规律。

5、体质关联性

阳虚体质者易感风寒,表现为畏寒肢冷;阴虚体质者易感风热,常见口干咽燥。儿童因阳气旺盛,感冒初期易表现为风热特征,老年人则多现风寒症状。

风寒感冒初期可饮用生姜红糖水发汗解表,注意避风保暖;风热感冒建议食用桑菊薄荷饮清热解表,保持环境通风。无论何种感冒,均应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若出现高热不退、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表现,或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未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流感等严重呼吸道疾病。日常增强体质锻炼,季节交替时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可降低感冒发生概率。

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热门标签

呃逆 疥疮 皮角 静脉石 胃憩室 肝肺综合征 生长抑素瘤 童年情绪障碍 高胡萝卜素血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