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可通过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等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凝血功能障碍、脑萎缩、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原因引起。
1、钻孔引流术:适用于血肿量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通过颅骨钻孔引流血肿液体,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可能需短期使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
2、开颅血肿清除术:针对反复复发、血肿机化或合并脑疝等严重情况,需完整清除血肿包膜。手术风险较高,需严格监测颅内压及神经功能变化。
3、药物治疗:适用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可选用阿托伐他汀促进血肿吸收,氨甲环酸改善凝血功能,或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控制脑水肿。需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疗效。
4、密切观察:针对血肿量小且无神经系统症状的高龄患者,建议每2-4周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变化。观察期间需避免跌倒及头部碰撞,控制血压稳定。
术后应保持头部引流管通畅,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波动,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