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海鲜需注意食材新鲜度、寄生虫风险、细菌污染、过敏反应及特殊人群禁忌,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充分处理。
生海鲜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等致病菌,食用前需用盐水浸泡并低温保存。甲壳类海鲜需彻底清洗外壳缝隙,贝类应吐沙后冷藏。鱼类需观察眼球清澈度与鳃部鲜红程度,腐败变质的海鲜会产生组胺导致中毒。生蚝等滤食性生物易富集诺如病毒,需通过零下20度冷冻或60度以上加热灭活。孕妇、免疫缺陷者及肝病患者应避免生食,普通人群建议搭配芥末、醋等辅助杀菌。
部分海鲜如三文鱼可能含异尖线虫幼虫,需冷冻处理至零下35度持续15小时。淡水鱼虾携带肝吸虫概率较高,醉腌等做法无法完全灭活寄生虫。海胆、象拔蚌等特殊海鲜需专业处理去除内脏,自行操作易残留毒素。食用后出现呕吐、腹泻或皮肤红斑需立即就医,过敏体质者应提前备好抗组胺药物。生熟食刀具砧板需分开使用,处理海鲜后需用沸水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建议选择有冷链保障的超市购买刺身级海鲜,避免流动摊贩产品。食用前可饮用姜茶或紫苏汁帮助消化,餐后两小时内避免摄入维生素C以防砷中毒风险。儿童及老年人建议彻底加热食用,日常储存海鲜需密封并置于冰箱最下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保留剩余食材供检测,就医时需明确告知生食史以便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