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鲜虾白灼食用时可能存在细菌,但通过充分加热可有效杀灭。冰鲜虾可能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白灼处理需确保温度与时间达标。
冰鲜虾在捕捞、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可能因温度波动或接触污染源而携带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海产品中,存活能力强,80℃以上加热1分钟可灭活;沙门氏菌可能通过交叉污染附着虾体表面,100℃煮沸5分钟能彻底杀灭。白灼时需保证虾体完全浸没沸水,持续沸腾2-3分钟,虾肉变为均匀不透明状且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处理前建议用流水冲洗虾体表面,去除可能附着的杂质与部分细菌。
若冰鲜虾储存超过48小时或出现黏液增多、异味等变质迹象,即使白灼也可能存在细菌毒素残留。部分耐热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需120℃以上高温才能分解,普通白灼无法消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孕妇或儿童食用未彻底加热的冰鲜虾,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甚至败血症。
建议选购冷链完整的冰鲜虾,白灼前检查虾体是否完整无异味。食用后出现腹痛、腹泻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处理海鲜应使用专用砧板与刀具,避免生熟交叉污染,烹饪后2小时内食用完毕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