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止血、膀胱冲洗、电凝止血、手术止血等方式处理。术后出血可能与术中血管损伤、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肿瘤残留、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
1、压迫止血术后轻微出血可通过留置导尿管气囊压迫止血。导尿管气囊注水后牵拉固定,利用压力作用于膀胱创面止血。此方法适用于毛细血管渗血或小静脉出血,需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避免血块堵塞。压迫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体位变动。
2、药物止血遵医嘱使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抑制纤溶系统等机制发挥止血作用。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观察有无血栓形成倾向。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3、膀胱冲洗采用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可防止血块形成,保持引流通畅。冲洗速度根据出血程度调整,初始可快速冲洗清除积血,后改为低速维持。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加重膀胱痉挛。密切观察冲洗液颜色变化,记录出入量平衡。
4、电凝止血对于动脉性活动性出血,需在膀胱镜下行电凝止血术。通过高频电流使组织蛋白凝固封闭血管,适用于可见的明确出血点。操作需由专业医师在手术室进行,术后仍需留置导尿管并持续冲洗。电凝过度可能导致膀胱壁全层损伤甚至穿孔。
5、手术止血当出血量大且上述方法无效时,需开放手术探查止血。术中需清除膀胱内血块,缝合出血血管,必要时切除可疑肿瘤残留组织。开放手术创伤较大,适用于合并膀胱穿孔、难以控制的动脉出血等严重情况。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
术后应保持导尿管固定通畅,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剧烈运动及增加腹压动作,观察尿液颜色变化。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促进创面愈合,如鸡蛋羹、瘦肉粥、西蓝花等。术后1个月内禁止骑自行车、提重物等可能损伤膀胱的活动,定期膀胱镜复查排除肿瘤复发。出现鲜红色血尿、血块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