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可能由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抗生素治疗、益生菌调节、饮食调整等方式缓解。
1、病毒性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水样便,儿童多见。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必要时使用干扰素。
2、细菌性感染志贺菌、沙门菌等通过污染食物传播,伴随发热腹痛。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配合蒙脱石散和肠道微生态制剂。
3、寄生虫感染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侵入结肠引发果酱样便。甲硝唑、替硝唑是特效药物,严重者需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4、抗生素滥用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伪膜性肠炎。停用相关抗生素后使用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配合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重建微生态。
发病期间选择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血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