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膜部瘤可通过定期随访观察、药物治疗、介入封堵术、外科手术等方式干预。该病变通常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性心内膜炎、创伤性损伤、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1、定期随访观察无症状且瘤体较小的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瘤体大小及心功能变化,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合并心律失常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预防血栓形成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需警惕心悸、晕厥等症状。
3、介入封堵术适用于瘤体破裂风险较高但未合并严重心衰者,通过导管植入封堵器封闭缺损。术后需预防封堵器移位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4、外科手术瘤体直径超过10毫米或导致严重血液分流时需行室间隔修补术,手术方式包括直接缝合修补或补片成形术。
日常应保持低盐饮食,控制血压在120/80mmHg以下,避免增加心脏负荷的憋气动作如举重物,出现胸闷气促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