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胆道出血通常由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道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
1、药物止血适用于轻度出血,常用药物包括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血凝酶冻干粉,需配合禁食和胃肠减压。
2、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下止血夹、电凝或硬化剂注射控制出血,适用于十二指肠乳头或胆总管下端出血,需在出血后24小时内实施。
3、血管介入治疗采用肝动脉栓塞术阻断出血血管,对肝内胆管出血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4、手术治疗适用于大出血或介入治疗失败者,包括胆总管探查术、肝叶切除术等,需根据出血部位选择术式。
治疗期间需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应进食低脂流质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