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具有润肠通便、生津止渴、促进消化等药用价值,其果肉、果核及叶均可入药。李子的药用成分主要有有机酸、花青素、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等,传统医学常用于缓解便秘、食欲不振、阴虚内热等症状。
1、润肠通便李子富含膳食纤维和山梨醇,能刺激肠道蠕动,软化粪便。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酸,归脾、大肠经,适用于肠燥便秘。新鲜李子可直接食用,干品可配伍火麻仁、郁李仁等制成润肠方剂。需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腹泻。
2、生津止渴李子含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能促进唾液分泌。暑热伤津导致的烦渴口干,可用鲜李子榨汁加蜂蜜调服。阴虚内热者可用乌梅、李子配伍麦冬、石斛等滋阴药材煎汤。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避免果糖影响血糖。
3、促进消化李子中的果酸和消化酶能增强胃蛋白酶活性,改善食欲不振。餐前食用2-3颗可开胃消食,果核研磨成粉可入药治疗食积腹胀。慢性胃炎患者建议去皮食用,减少果酸对胃黏膜刺激。
4、抗氧化作用李子皮含大量花青素和绿原酸,能清除自由基。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辅助预防动脉硬化。建议连皮食用紫皮品种,或晒干后泡水代茶饮。
5、辅助降压李子钾含量较高而钠含量低,有助于调节电解质平衡。高血压患者可每日食用5-6颗新鲜李子,或配伍决明子、菊花等制成药膳。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摄入量,避免血钾过高。
食用李子建议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果实,未熟李子含氢氰酸苷可能引发不适。药用时鲜品每日不超过200克,干品用量10-15克为宜。李子核需经炮制去除毒性后方可入药,自行采集需谨慎。慢性病患者使用李子辅助治疗前应咨询中医师,避免与降压药、利尿剂等产生相互作用。储存时需通风避光,霉变果实禁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