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吃饭不一定要以烂为主,需根据咀嚼功能、消化能力和健康状况综合调整饮食质地。
牙齿健全且胃肠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无须刻意追求软烂食物,适度保留食材硬度有助于锻炼咀嚼肌、刺激唾液分泌。糙米、西蓝花、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切成适口大小即可,过度烹煮反而会破坏维生素C等水溶性营养素。存在轻度牙周炎或义齿不适者可将肉类剁碎、蔬菜切丝,采用清蒸、炖煮等方式软化,但需避免长时间高温导致蛋白质变性。
严重吞咽功能障碍或术后恢复期老人需调整食物质地至糊状或泥状。脑卒中后咽喉肌群协调性下降者应选择匀浆膳,将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来源与稠粥混合打碎;帕金森病患者因咀嚼频率低,可用破壁机制作蔬果泥,添加亚麻籽油提高能量密度。这类特殊情况下,食物需达到用勺倾斜时不流动的黏稠度,防止误吸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营养评估,动态调整饮食方案。吞咽困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逐步过渡到常规饮食。无论哪种饮食形态,都需保证每日摄入畜禽肉40-75克、深色蔬菜200克,并注意餐后清洁义齿或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