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败血症可能由免疫功能低下、皮肤黏膜破损、医源性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抗感染治疗、免疫支持、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干预。
1. 免疫功能低下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细菌侵袭。家长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
2. 皮肤黏膜破损脐炎、尿布疹等皮肤破损可能成为感染门户。家长需每日消毒脐部,及时更换尿布,出现红肿化脓时需就医使用莫西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3. 医源性感染留置导管、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引入病原体。治疗需拔除感染源并联合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
4. 先天性免疫缺陷慢性肉芽肿病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反复感染。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长期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严重时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儿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充足营养摄入,注意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