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中风可通过控制血压、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中风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综合干预。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应每日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血压长期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可显著降低中风概率。
2、健康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深海鱼类摄入,适量食用坚果和橄榄油。限制红肉、加工食品及反式脂肪酸,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不低于25克。研究显示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饮食可使中风风险降低20%。
3、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或游泳。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的区间。卧床老人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规律运动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
4、戒烟限酒吸烟会使中风风险增加2-4倍,戒烟后2-5年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长期酗酒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戒断,避免发生戒断综合征。
5、定期体检每半年检测血脂、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建议每年1次。房颤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如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如单侧肢体麻木、言语含糊时,应立即就医。
老年人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冬季注意头部保暖,沐浴水温不超过40℃。家属需学习中风识别方法,如FAST评估法。建议在家中配备血压计、血糖仪等监测设备,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各项指标变化。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时须及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