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肠癌

肠癌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张楠
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结肠癌是怎么回事

结肠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肠道慢性炎症、结肠息肉恶变、代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约20%结肠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显著增加患病风险。这类患者需从20岁起定期接受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可及时处理。基因检测能帮助识别高风险人群,但日常仍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

2、高脂低纤维饮食

长期摄入红肉、加工肉制品会促进胆汁酸分泌,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产生致癌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则导致肠蠕动减缓,延长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建议用白肉替代红肉,每日摄入300克以上蔬菜水果,全谷物占主食三分之一。

3、肠道慢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后癌变概率达5%,20年后升至20%。炎症反复损伤肠黏膜会诱发异型增生,需每1-2年进行染色内镜监测。控制炎症活动可降低风险,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硫唑嘌呤等免疫调节剂。

4、结肠息肉恶变

直径超过1厘米的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达30%,需内镜下完整切除并每年复查。腺瘤性息肉切除后3年复发率约30%,术后应补充叶酸和维生素D。锯齿状息肉具有特殊癌变途径,需更密切的随访监测。

5、代谢综合征

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会促进细胞增殖,腰围每增加10厘米结肠癌风险提升15%。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二甲双胍可能具有防癌作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风险降低30%。

结肠癌早期常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隐血阳性,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粪便潜血检测。术后患者需建立个性化随访方案,前2年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烹饪方式建议选择蒸煮炖,避免高温煎炸产生的杂环胺类致癌物。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回归热 抽动障碍 肋骨骨折 脑性瘫痪 高脂血症 肠功能紊乱 慢性荨麻疹 桡神经麻痹 霉菌性阴道炎 家族性地中海热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