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起血泡可能由机械损伤、烫伤、口腔溃疡、血液疾病、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机械损伤:
咀嚼过硬食物或误咬口腔黏膜是最常见原因。损伤后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血泡,多位于颊黏膜或舌缘。避免继续刺激创面,一般3-5天可自行吸收。较大血泡需在医生指导下消毒后穿刺引流。
2、烫伤因素:
进食过热食物或饮品会导致黏膜表层坏死,深层血管渗出形成血泡。常见于上颚和舌背,伴有灼痛感。立即含漱冷水降温,避免挑破血泡以防感染。恢复期选择温凉流质饮食。
3、口腔溃疡: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进展期可能伴随血泡形成,好发于唇内侧和舌腹部。溃疡中心坏死出血被纤维蛋白包裹形成血性假膜。可使用含利多卡因的溃疡贴缓解疼痛,配合维生素B族促进愈合。
4、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血友病患者口腔易自发性出血形成血泡,常伴有牙龈渗血或皮下瘀斑。需完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确诊后需针对原发病进行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等治疗。
5、病毒感染:
疱疹性口炎初期可能出现簇状小血泡,伴随发热和淋巴结肿大。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在软腭出现红斑基础上的血泡。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三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进食尖锐、高温或刺激性食物,选择软毛牙刷轻柔清洁。血泡未消退期间暂停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若血泡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出血不止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血液系统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可多食用猕猴桃、牡蛎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