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血常规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1、白细胞计数变化幼儿急疹患儿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或略低于正常值,极少出现明显升高。发热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的白细胞增多,但随着病程进展,发热3-5天后白细胞往往呈现下降趋势,这种变化有助于与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相鉴别。
2、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常规检查可见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通常超过70%,这是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现。淋巴细胞中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一般不超过10%。这种淋巴细胞优势现象在发热后期和出疹期最为明显。
3、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与淋巴细胞变化相对应的是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多数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30%,绝对值可能轻度减少。这种变化与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多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可作为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4、血小板计数变化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但一般不低于100×10^9/L,极少引起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热退疹出可逐渐恢复正常,无须特殊处理。
5、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数通常保持正常范围,不会出现明显贫血表现。但若患儿既往存在营养性贫血基础,可能在发热期间血红蛋白水平呈现轻度下降,这与疾病本身无直接关联。
幼儿急疹患儿在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选择米汤、稀释果汁等流质食物。出疹期皮肤可能出现轻微瘙痒,应避免抓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衣物宜选择纯棉材质,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不宜过度包裹或使用酒精擦浴。疾病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发热超过5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