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出现点状阴影可能与感染、炎症、结核或肿瘤有关,需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常见原因包括肺炎、肺结核、肺结节等,部分良性病变无需治疗,恶性需及时干预。
1. 感染性因素
细菌性肺炎可能表现为肺内点片状阴影,伴随发热、咳嗽症状。病毒性感染如流感也可能引发类似影像改变,通常2-3周可吸收。真菌感染在免疫低下人群中多见,需抗真菌治疗4-6周。
2. 结核病变
肺结核典型表现为上肺野多发点状、斑片状阴影,可能伴随低热、盗汗。活动期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方案。陈旧性结核灶无需特殊处理。
3. 肺结节性病变
微小结节(<5mm)多为良性,建议年度随访。磨玻璃结节需警惕早期肺癌,8mm以上实性结节建议3个月复查。PET-CT可辅助鉴别,恶性结节需胸腔镜切除。
4. 尘肺与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粉尘可能导致尘肺,胸片显示弥漫性点状影。矽肺患者需脱离粉尘环境,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化痰。煤工尘肺可尝试全肺灌洗治疗。
5. 血管性病变
肺淤血时可见中下肺野弥漫点状影,心衰患者需利尿治疗。肺栓塞可表现为楔形阴影,抗凝治疗3-6个月。肺动脉高压需使用靶向药物改善预后。
发现肺部点状阴影应携带完整影像资料就诊呼吸科,医生将根据病灶形态、生长速度、强化特征等综合判断。40岁以上吸烟者发现肺结节建议进行肺癌筛查,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需密切随访至少5年。部分钙化灶或纤维灶属于陈旧性病变,定期观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