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跳慢可能由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药物治疗、起搏器植入、调整用药、补充电解质等方式干预。
1、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房结发放电冲动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可能与长期运动训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乏力。轻度无症状者无须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或心宝丸调节心率,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晕厥。
2、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电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可能与心肌炎、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损伤有关,常伴随胸闷、黑矇。二度以上传导阻滞需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心率,三度阻滞患者需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心肌细胞代谢活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碘缺乏有关,多合并怕冷、体重增加。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定期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
4、药物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钙通道阻滞剂如盐酸维拉帕米片等可能过度抑制心脏起搏功能。出现心率下降时应咨询医生调整剂量,避免与地高辛片等强心药联用加重心动过缓。
5、电解质紊乱血钾超过5.5mmol/L或血钙低于2.1mmol/L会影响心肌电活动,常见于肾功能不全或利尿剂使用不当。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纠正,严重高钾血症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拮抗。
日常需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因饮料刺激迷走神经,监测清晨静息心率并记录变化。若出现眼前发黑、晕厥或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钟,应立即携带既往心电图报告就诊心内科。长期服用减慢心率药物者应每3个月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