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恶心、呕吐、拉肚子可能与胃肠炎、食物中毒、电解质紊乱、前庭功能障碍、偏头痛等因素有关。这些症状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内耳平衡失调、神经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胃肠炎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患者除头晕恶心外,常伴随腹痛、低热、水样便。治疗需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细菌性感染时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呕吐严重者可短期服用多潘立酮片缓解症状。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或污染食物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产生的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典型表现为进食后2-6小时突发呕吐腹泻,可能伴随视物模糊。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饮用淡盐水,必要时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控制腹泻,呕吐剧烈时使用甲氧氯普胺片,严重者需洗胃治疗。
3、电解质紊乱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引发低钾性肌无力、低钠性脑水肿。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肌肉痉挛、心律失常。轻度紊乱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重度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同时监测血压和尿量,避免补液过量引发肺水肿。
4、前庭功能障碍内耳迷路水肿或耳石脱落可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表现为转头时突发眩晕伴呕吐,但无腹泻。确诊需做变位试验,治疗采用手法复位,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循环,严重眩晕时短期服用地西泮片镇静。发作期需保持头部固定,避免突然起身。
5、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可能伴随胃肠症状,称为腹型偏头痛,常见于青少年。特征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伴随畏光、畏声,部分患者先出现腹泻呕吐后发生头痛。急性期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佐米曲普坦鼻喷雾剂收缩血管,预防发作可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避免奶酪、红酒等诱发食物。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暂停固体饮食,少量多次饮用含糖盐水或米汤,避免奶制品和高脂食物。注意记录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2-3周。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因代偿能力差,建议症状出现12小时内就诊评估脱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