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针器夹持缝针的正确方法是将缝针尖端朝向持针器开口方向,夹持位置在缝针后三分之一处,确保稳固且便于操作。
持针器夹持缝针时需注意器械与缝针的匹配性。持针器钳口应完全闭合,避免夹持过紧导致缝针变形或过松造成滑脱。操作时拇指与无名指分别插入持针器环内,中指辅助固定,保持手腕自然屈曲30度角。对于不同型号缝针,弧形针建议夹持距针尖2-3毫米处,直形针则需靠近针尾夹持。持针器钳叶的防滑纹路需与缝针纵轴垂直,防止旋转过程中移位。
特殊情况下需调整夹持方式。处理精细组织时可采用反向夹持法,将缝针尖端朝向操作者,便于精准穿刺。使用带线缝针时需预留1-2厘米线尾,避免缝合时线结卡入钳口。遇到超细缝针或钛合金材质时,应选用显微持针器并减小夹持力度。对于双头缝针,必须单侧夹持并确认另一侧针尖处于安全位置。
持针器使用后应及时清除残留血迹和组织碎片,定期检查钳口咬合度。建议在模拟材料上练习不同角度的夹持转换,掌握持续施力的临界点。手术团队应统一持针传递规范,器械护士递送时需明确针尖方向,避免术野意外刺伤。长期使用导致钳口磨损的持针器应及时更换,保证缝合操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缝针后未打破伤风疫苗可能导致破伤风感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该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引发肌肉强直和痉挛。若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位于缺氧环境,感染风险更高。早期可能表现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等症状。未经及时治疗的重症患者可能因呼吸肌麻痹或心力衰竭死亡。
破伤风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对于清洁小伤口且已完成基础免疫者,感染概率较低;但存在异物残留、动物咬伤或超过24小时未处理的污染伤口时,即使已接种疫苗仍需加强免疫。日常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泥土、粪便等污染物,出现肌肉僵硬或抽搐需立即就医。